2025年5月25日,北方长龙公告称,计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河南众晟控股权。河南众晟为复合材料企业,产品应用于新能源领域。北方长龙因军方订单延迟和波动,业绩连年下滑。此次收购被视为“自救之举”,旨在实现产业链协同效应,拓展民用领域市场空间。北方长龙表示,双方同属树脂基复合材料行业,通过交易可提升业绩成长性。然而,收购尚存不确定性,投资者需警惕财务风险与执行风险。
2025年,虚拟现实电影迎来爆发前夜。西影集团率先坐上“牌桌”,以5~10年产业发展视角提前布局,锁定产业链高价值环节。目前,西影已启动多部虚拟现实影片制作,其研发的专用座椅及头显设备完成工程样机验证。西影集团董事长赵文涛表示,“坐观式”虚拟现实电影将打破传统影院空间局限。西影还创新推出标准影厅全栈解决方案,计划形成可复制商业模型后向行业推广。未来,西影将汇聚顶级团队,打造产业集聚中心,推动虚拟现实电影发展。
5月26日晚,隆基绿能公告称,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职务,仍任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专注研发与科技管理。董事长钟宝申兼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李振国执掌企业25年,此次卸任是战略重心调整。公司同步启动董事会成员优化,拟引入印建安、周喆等新任董事。行业分析人士指出,隆基绿能正经历从“规模扩张”向“技术驱动”转型,钟宝申与李振国将形成“双轮驱动”,为长期增长提供动能。
5月24日,香港大学化学博士郝宇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检测报告,指控巨子生物旗下可复美“胶原棒”重组胶原蛋白含量仅为0.0177%,远低于标注下限,且关键成分甘氨酸未检出。巨子生物当晚驳斥称,产品合规,已委托权威机构检测,结果将第一时间公布。25日,郝宇回应称巨子生物声明未完全回应其问题,将准备更具体声明。记者前往巨子生物总部采访,负责人称公司已发声,目前不接受采访。此次争议也暴露出重组胶原蛋白检测的行业性问题。
2025年5月12日,瑞联新材年度股东大会决议公告显示,《关于取消监事会的议案》未获通过,反对票占比54.9707%。该议案旨在响应《公司法》改革,精简治理结构,但原股东阵营认为此举将削弱其在监督层的影响力,抵制青岛国资主导的治理结构改革。此次否决不仅阻断了青岛国资的治理重组计划,还可能触发股权转让协议中的“重大违约条款”。双方围绕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已持续数月,涉及司法诉讼、股权增持等多个层面,目前仍未有定论。
2025年4月底,上海金融法院发布公告,将于5月30日公开拍卖西安益田假日里17套房地产,评估价10.54亿元,起拍价7.38亿元。此次拍卖源于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西安益田假日里商业管理有限公司因6.9亿元借款违约,抵押物业被强制执行。该项目2019年底开业,定位“CBD白领24小时生活全配套”,目前运营正常,暂未受拍卖影响。公司表示,拍卖属正常资产处置,不会影响项目经营,将保持项目正常运转。
5月9日,三达膜与蓝晓科技合同纠纷案一审判决,三达膜需向蓝晓科技支付4829万元及逾期付款违约金,反诉请求被驳回。三达膜表示将提起上诉。
在非遗传承面临困境的背景下,汪氏皮影成为逆势突围的典范。第四代传承人汪海燕打破传统,带着传承到第五代的老手艺大胆跨界联名,从文创产品到潮流IP合作,均取得显著成效。汪海燕表示,“跨界联名不仅让汪氏皮影破解了传统技艺的存续难题,更成为非遗商业化赛道上的‘优等生’。”她的创新举措为非遗行业趟出了一条活态传承的新路子,展现了非遗与现代商业结合的新可能。
2024年,节能环境延续盈利,但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年报显示,其营收同比下降3.67%,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14.49%。尽管扣非净利润大幅增长,但第四季度亏损“拖累”全年业绩。公司应收账款余额达51.09亿元,回款进度存不确定性。此外,PPP新机制下,环保行业或迎激烈竞争。节能环境董秘办人士表示,公司虽面临挑战,但影响有限。未来,公司需解决应收账款问题,提升造血能力,以稳固行业龙头地位。
2024年,塔机行业受基建投资放缓和房地产调整影响,销量下滑,企业亏损。建设机械作为龙头,未选择“躺平”,而是积极探索多元化。公司通过优化业务结构,降低租赁业务依赖,设备销售与工程施工业务逆势增长。同时,进军煤炭装备制造行业,推出新能源矿用无轨胶轮车,取得显著突破。公司还加强财务管理,加大清欠力度。业内人士认为,塔机行业未来或延续下行,但建设机械已率先布局,有望在行业复苏中抢占先机。
2024年,老牌中成药企康惠制药业绩持续下滑,归母净利润亏损扩大至8962.55万元,连续三年亏损。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仍呈下滑态势。公司面临产能扩张“反噬”利润、子公司拖累业绩等多重压力。为应对困局,康惠制药控股股东拟将22%股份转让给算力科技公司悦合智创,实控人将变更为李红明、王雪芳夫妇。对于此次“易主”,市场质疑亿安天下是否会“借壳”上市,但实控人方称暂无资产注入计划。业务重心仍停留在传统中成药领域,未来战略方向尚未明确。
2024年,光伏行业深陷周期低谷,隆基绿能也陷入亏损。不过,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重大危机是转型变革的催化剂。早在2023年初,隆基就抛出“光伏产能过剩预警”,并做出应对之策。其收缩扩产节奏、加强新技术研发、启动“精兵简政”举措,有效规避了产能过剩带来的价格冲击。2025年一季度,隆基亏损幅度大幅收窄。创始人李振国称,2025年是BC产能爬坡之年,隆基有望率先走出行业低谷。
2024年,曲江文旅实现营收12.53亿元,归母净利润亏损1.31亿元,但亏损同比收窄32.79%。公司通过成本控制、回款效率提升及处置资产“回血”,展现出财务韧性。同时,曲江文旅推动IP运营,注册多个核心景区商标,实现文化资源“资产化”。此外,公司还叠加“演艺+酒店餐饮+文创+科技”等多元产业,降低对政府类业务的依赖。管理层调整也带来决策效率提升。曲江文旅的转型为文旅行业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样本。
2024年,光伏金刚线龙头美畅股份业绩大幅下滑,全年营收同比腰斩49.66%,归母净利润下跌90.84%。受光伏行业周期性调整影响,公司主要产品金刚线“量价齐跌”。美畅股份下游客户集中度高,对单一客户依赖较大。面对行业挑战,公司加快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加速钨丝线技术布局,但现有产能有限。尽管业绩不佳,美畅股份仍受市场和机构关注,4月25日接待了142家机构调研。
2024年,陕西能源营业收入达231.56亿元,归母净利润30.09亿元,连续三年增长。其亮眼表现源于煤电装机量的扩大和煤炭业务的增长。2024年末,煤电装机总规模1725万千瓦,煤炭核定产能3000万吨/年。尽管2025年一季度营收与净利润有所下滑,但煤电一体化布局使其抵御了价格波动影响。公司还通过收购与拓展,加大项目储备。陕西能源相关人士表示,其煤电联动机制平滑了价格波动,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了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