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内卷”仍是焦点。车企代表痛陈“内卷”危害,承诺抵制。同时,出海成为另一热议话题,中国车企出海有成绩、有问题、有担心、有耐心。吉利、比亚迪等车企提出应对策略,强调依法合规、高端化、国际化。多位与会嘉宾认为,出海需构建能力体系,建立品牌信任,并需有耐心。
6月6日,第七届北京智源大会开幕,本次大会关键词从“大语言模型”跃升为“具身智能”与“机器人2.0”。宇树科技CEO王兴兴等成为大会焦点。面壁智能CEO李大海表示,大模型技术成熟推动产业关注重心转移。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称,人工智能正加速从数字世界走向物理世界。与会者还就机器人赛事价值、具身智能产业化关键、机器人形态及VLA模型等议题展开探讨。
6月3日,端午节后首个交易日,A股生猪板块延续涨势。记者了解到,至少两家头部猪企已暂停向二次育肥客户销售商品猪,仅开屠宰类检疫票。生猪行业分析师刘博洋表示,二次育肥会打乱市场供需节奏,增加猪价波动幅度和猪病传播风险。他认为,二次育肥产能减少后,市场投机行为将减少,猪价趋于稳定,养殖企业将更注重精细化管理。
近日,安富利中国区总裁董花接受专访。安富利作为国际化芯片分销商,已深耕中国市场30年。董花表示,安富利自2020年初开始在华积极布局“国产线”,原因是国产半导体产业链当时即已颇具规模,客户的需求量也在增加。目前公司“国产线”的营收年增速正加快,国产芯片的影响力也正在走出国门。安富利也将继续利用其全球业务体系,助本土厂商出海。
QuestMobileAI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2025年3月移动端AI应用月活用户突破6.47亿,占全网51.4%。此外,插件型AI渗透迅猛,月活用户数环比增长26.7%。值得注意的是,各行业加速AI化,28.4%的核心互联网TOP20App完成AI插件部署。随着用户规模增长,“AI红利”进入2.0阶段。
5月20日,金蝶云苍穹AI峰会在深圳召开。金蝶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徐少春表示,未来行业将剧变,AI智能体会爆发式增长,企业应制定合适AI战略。云之家CEO宋凯认为,企业管理信息化已进化到EMAI,未来3年AI智能体采用率将超50%。国信证券称,2025年或成智能体应用爆发元年。
5月13日—14日,长三角国际应急博览会在沪举行。博览会上,记者见到了形形色色的机器人,比如水下救援机器人、墙面检测爬行机器人、森林开路机器人、抽水机器人、灭火机器人、长距离测绘机器人⋯⋯宇树科技也带来了自己的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现场各种机器人的诞生多源于三类故事——生命救援的故事,力拼巨头的故事,自主生产的故事。
近期,净水器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末端净水(净水器、净饮机、饮水机)市场零售额为63.7亿元,同比上涨18.3%。分析认为,产品功能、场景化、智能化是净水厂商竞争焦点,矿物质净水器是有益尝试。云米创始人、CEO陈小平认为净水器行业增长前景大,但市场教育与监管是关键。
5月15日下午,“第四届上海国际充换电与光储充展览会”上,简蓝科技总经理王乐峰就新能源汽车充电安全检测话题接受采访。王乐峰认为,随着直流快充迅速发展,充电安全检测将成“刚需”。记者还注意到,保险公司对充电安全检测也很重视,因为通过充电安全检测可掌握电池数据,解决新能源车保险痛点。
5月13日,物流服务平台运去哪美线航管人士称,预计美线5月下半旬将迎出货潮,目前整体已接近爆舱。此前,中美经贸高层会谈取得实质性进展,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水平。有货主称已订好舱位,准备装箱。海通期货研究所航运组负责人雷悦表示,抢运肯定存在,但规模或低于预期。运去哪方面预计,未来运价将持续上涨,需求上升,供需短期内难以平衡。
广州南沙区种业发展成果显著。南沙绿亨育种研究院选育的高品质樱桃番茄种子,售价5元一粒,可替代进口。南沙区还在渔业水产、畜禽等育种领域取得突破。南沙区针对种业行业市场准入痛点优化措施,推动探索种业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南沙区放宽市场准入先行先试,有望为大湾区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经验。
2025年4月24日晚,润丰股份披露,部分募投项目延期,包括“年产9000吨克菌丹项目”等。自2022年起,润丰股份已多次调整募投项目建设期限,有项目在4年时间里进行了3次调整。公司称,行业周期及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是项目延期的原因。一位资本市场人士表示,项目延期可避免对公司业绩、股价等造成反噬。
近日,2025年度生成式AI商业高峰论坛召开,多位AI领域创业者分享了AIAgent的商业化落地见解。语核科技创始人翟星吉强调垂直领域AIAgent的重要性,并指出业务洞察与技术落地的结合是关键。笔墨AI创始人汤伯榕则看重多模态大模型的突破,认为这将推动AIAgent的质的飞跃⋯⋯
4月15日,中国电子企业协会能源分会在成都举行新型储能主题研讨会。会上,生物质电池作为新型储能路线备受关注。据悉,这类电池利用生物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将生物质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具有安全性强、生态环保等优势,但目前还没有进入真正意义上的量产阶段。
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出货量同比增长1%。三星以20%市场份额重夺全球第一,苹果紧随其后占18%,小米占14%位居第三。国内市场方面,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达7160万部。小米以1330万部出货量位居第一,同比增长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