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圈”,就是要以都市圈作为突破口,让圈内城市融合成一个整体,让经济要素流通、互动。据报道,此次《推进汕潮揭都市圈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年)》中,汕潮揭三市围绕近2年的重点工作,提出了4个方面共22项具体合作任务,以及29项今年汕潮揭都市圈合作推进重点事项、19个汕潮揭都市圈合作推进重点项目。
从增速看动能,25城中,16个跑赢全国大盘(5.4%),其中烟台以6.9%的增速领跑。除烟台外,苏州、成都、福州、合肥、南通、常州等6个城市增速也在6%及以上;武汉与全国增速持平,上海(5.1%)、深圳(5.2%)、重庆(4.3%)、广州(3.0%)、杭州(5.2%)、南京(5.3%)、长沙(5.0%)、东莞(5.3%)等8个城市则跑输全国平均线。
十强城市一季报 苏州 成都增速领跑
31省份一季报出齐!上海 辽宁连升2名
双面广东 经济现状
此次河南提出,出台促进外贸稳量提质若干措施,健全重点外贸企业联系机制,支持拓展国内市场和非美市场,推出支持扩大汽车出口专项政策,给予生产型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贸易型企业不超过100万元资金补贴。此外还将出台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规划。
眼下,中部三省都已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标:湖北要推动文旅产业加速迈向万亿级,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湖南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到2035年成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江西则要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推动江西文旅出新出圈更出彩。
湖北提出,力争到2027年,全省旅游综合收入超过1.3万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超过6000亿元,建设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取得重大突破;到2030年,全省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万亿元,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收超过8000亿元,初步建成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省,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当前湖北造船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市场主体壮大、产业创新等层面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目前,内河船舶修造以中小企业为主,“小”“散”现象仍然存在,尤其是高等级修造船企业较少。
当前鄂南湘北正推动铁路、公路以及水运的衔接,加密区域干线路网。接下来,还要加强“十五五”规划对接,以国家战略为导向、跨省合作为抓手、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加快打造湖区跨省合作的样板区。
今年一季度,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4057.45亿元,同比下降1.1%,同期重庆该数据为4204.32亿元,同比上升4.1%。这也意味着,重庆一季度消费数据反超上海,成为新晋全国“第一”。而比起数据增减和位次升降,上海消费的一些具体变化或许更值得探讨。
日前,芜湖、宣城两市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等就推进芜宣一体化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在此之前,安徽省级层面也明确提出“强化芜湖省域副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动芜马同城化和芜宣一体化”。近年来,安徽从长三角“插班生”逆袭成为全国经济增长“黑马”,经济发展“成绩单”十分亮眼。然而向内看,合肥“一城独大”的争议犹存,被赋予省域副中心定位的芜湖亟需扛起“带动皖南、辐射全省”的重任。
从此次新增试点名单来看,既包含二连浩特、丹东、北海、防城港等重要口岸城市(地区),也涵盖滁州、开封、鄂州、广安等中西部内陆节点城市。在有关专家看来,“数次扩围的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发挥了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力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
成都增速6%的背后
千帆竞渡的新能源产业,常州牢牢占据C位。平均每一秒就有一块新能源动力电池出厂,平均每4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汽车下线。占据了全国新能源动力电池五分之一的产能,全国每出口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来自常州。当新能源赛道百舸争流时,常州的身影又出现在低空经济、合成生物等星辰大海,继续探索的航程。并且将分散的能源聚合成微电网,肩负起更大的绿色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