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成都要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用足绣花功夫,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积极回应市民高品质多元化美好生活需求。我们希望,明年,后年,未来每一年,成都都能继续霸榜,延续并更新这份城市能够给到人民的善意与温暖。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杨欢
两年半前,我迎来了自己的宝宝。因为这个幼小的生命,我与成都这座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接触。
有孩子之前,我就是一个上班、回家两点一线的“蓉漂”,周末宅家,最多去餐馆、KTV和朋友聚聚。因为孩子要探索世界,到不同地方遛娃就成了一件大事。
去哪儿好呢?我们去了公园、商场、地铁线,这些场所的共同点就是“新”,既有新建的新,也有更新的新。
先说公园吧。成都规划了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大的有成片的公园、滨河走廊,小的就是星星点点的微绿地、金角银边,散落在家的周边,串联起日常出行的道路。
再说商场。2021年成都新增了36座商业综合体,在我家附近的就有仨。当然他们还没营业前,我们都逛的老商场,让人觉得温暖的是,里面都新设了母婴室,还设备齐全。
地铁线更不用说,到去年年底,成都运营里程数就突破了500公里。我们日常出行,地铁是首选,四通八达。
孩子长大了一些,科技馆、博物馆、美术馆也纳入了我们的遛娃地选项。成都据说有上百家博物馆,民办公办、形形色色、各种领域。你知道吗,甚至有个人,一边在城市中心经营苍蝇馆子,一边开着一家邛三彩博物馆。
每个周末,推着婴儿车行走在这座城市里,无论大人孩子,都觉得新鲜有趣。
我并不是“全职妈妈”,所以在孩子一岁半的时候,我开始寻找托育服务。找邻居一打听,离家步行15分钟的距离内,就有6家托育园,收费2000-3000元左右,托位还有些紧俏。
后来和北京的朋友聊天,朋友说北京的托育服务少得可怜,每月收费也直逼万元。其实,成都是全国率先关注“托育服务”的超大城市之一,也提出到“十四五”末建成儿童友好型城市。如此看来,我比好多城市的妈妈们早了一年半就过上了“工作时间把孩子托给学校”的生活。
算算时间,我来到成都刚好十年。这两年的幸福感,尤甚。如果问我为什么留下?我的回答会是:吸引我的是前景,征服我的是底蕴,留下我的是温度。
其实,说到城市如何给人带来幸福感,并不是修宽的马路,高耸的建筑,更不是蹭蹭蹭往上涨的经济数据能给予的,而是那些与日常所需相关的点点滴滴。城市做到了,我们身处其间的人,才有真切的感受——感受到我在为这座城市添砖加瓦,而这座城市的发展能反哺于我、与我有关。
12月30日,“202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揭晓,成都已经是第13次位居榜首。其实,让我们把视线拉得长远些,成都已经连续五届成功创建文明城市,今年更是全力以赴争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而且,当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出炉,2094万人口“用脚投票”早就给这座城市更高的肯定。“幸福城市”的评选结果是人们对成都评价的又一次锦上添花。
仔细想想,这些“肯定”之中还藏着一份期待,期待这座城市让人们更幸福。
比如,医疗资源能不能再好一些,让我们带孩子看病不用排长队;比如,教育资源能不能再均衡一些,让我们不再有摇号爆仓的担忧;比如,职与住能不能再平衡一些,让1号线不止于那么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成都说,要以人的需求为导向,用心、用情、用足绣花功夫,办好每一项民生实事和民心工程,积极回应市民高品质多元化美好生活需求。我们希望,明年,后年,未来每一年,成都都能继续霸榜,延续并更新这份城市能够给到人民的善意与温暖。
本组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