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公园城市·大邑全域川西林盘招商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在成都举行。
项目正式投产后,将有望建成全球规模最大、工艺设备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电池片生产基地。
成都新津区提出实施“津津希望”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推动优质企业通过上市实现转型升级发展,通过上市公司数量倍增、实力倍增,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站在风口,武汉都市圈大动作不断。日前,圈内9个城市达成通过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这之后,湖北设立10亿元光谷科创大走廊成果转化基金,期望以此为抓手,加快城市圈融通发展。
扣除沙尘影响后,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17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为100%,24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80%-100%之间,74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在50%-80%,3个城市优良天数比例低于50%。51%的超标天数,PM2.5都是污染物中的“罪魁祸首”。
下一步,成都高新区将继续升级“高新通”企业服务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对平台企业使用数据进行统计和实时分析,预测企业发展趋势,并及时为企业匹配相关政策。
“6个重大项目落户成都高新区,将有利于成都高新区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高新区将依托领军企业的技术引领优势,推动人工智能科技成果加速转化。”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锦江区新兴传媒功能区管委会与星浩然传媒、新华文轩数字出版、台湾石匠文旅签约,狮子山街道与宏纭辉科技签约,成龙路街道与甲字壹号库签约,三圣街道与成都传媒信产签约,签约总金额逾122亿元。
5月28日,2021年成都市成华区百日攻坚大会战“153”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活动现场集中签约了15个重大项目,涉及智能制造、音乐文创、新兴金融等领域,总投资达767亿元。
5月28日,成都市医保局和成都高新区在成都前沿医学中心举行医保赋能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合作共建医保创新应用中心,打造以数据要素价值转换为核心的医保创新引擎、融智载体、开放平台,开展医保创新研究、创新应用等工作,并以成都高新区为试点打造创新应用示范场景。
在近期于成都举行的2021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与产品博览会上,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指出,由于中国城市城市包括农村和原液,有利于因地制宜布局可再生能源和碳汇基地。从这个角度上看,城市提升碳汇有据可循。
5月27日,黑龙江七普数据公布,省内分地区来看,省会哈尔滨的常住人口为1000.99万,虽然退出了全国十大人口大市的行列,但总算是守住了一千万的整数关口,而在哈尔滨之后,黑龙江省内已没有常住人口在500万人以上的城市。
对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中部六座省会城市排位刷新,其中,郑州、武汉、长沙三城入围“千万人口俱乐部”,合肥也站上了“900万+”台阶。三个“千万”,再加一个“准千万”,中部正在批量制造“千万人口城市”。
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黄勇表示,“为三星堆遗址保护管理提供法治保障,由省级层面制定法规,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为此,省委决定三星堆遗址保护立法‘提级提速’。”
近年来,金融行业快速发展,金融竞争正从拓展产业链转变为构造新金融产业生态圈的顶层竞争。作为辐射力日益增强的西部金融中心,成都主动顺应大势,着力构建新金融产业生态圈,走出一条符合自身资源禀赋、区域特色、产业特点的金融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