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成都市新都区与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将深化航空产业产教融合,充分实现政府和高校的资源优势互补,形成校院企地共同参与的人才培养和公共平台服务机制,助推成都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
从项目能级来看,8个项目平均规模34.5亿元,其中悦动新城、拓米智能制造,投资分别为200亿、30亿,是新都区在招引攻坚行动期间落地的高能级产业化项目。
“此次签约项目涵盖前沿细胞基因治疗、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生物技术药物等细分领域,投资方既有高能级500强名企,也有快速成长的细分领域企业,对产业生态圈聚集成势具有积极意义。”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为相关负责人表示,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是华为公司在成都打通“成都研发”—“成都制造”—“成都生态”—“成都应用”全产业链的关键应用环节,将支撑华为公司自身研发体系并满足重点行业对算力和数据存储应用的需求。
“生物城围绕产业功能区创新发展,不断加强产业植入、场景策划、景观设计。永安湖城市森林公园呈现出的是生物城作为产业功能区的特殊形态,是生物城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场景,也是生物城生态价值的创造性转化。”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多年来,苏州“一把手”一直由江苏省委常委兼任,且均有多年省内工作经验。此番跨省履新,则是许昆林首次主政一方。
“当你有利润、有现金流的时候,特别是有自由现金流的时候,就要转型了。”交大安泰EMBA课程教授刘涛建议,在现金流充沛之时,企业要抓紧时机、运筹帷幄打造第二棵参天大树、打造第二曲线。“而我们今天的企业很多是过不下去了才想到转型。”
市场监管指标是国际化营商环境考核的重要一级指标,成都高新区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智慧监管”,目前已建立“执法人员库”和“监管对象库”,实现了检查事项全覆盖。
在黄耀和看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有望成为未来新经济中潜力最大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拥有相关产业基础和优势的成都,未来影响力也将进一步提升”。
去年出圈的记录片《早餐中国》中,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早餐是生活美学的开场白。”但在飞速发展的城市中,这似乎正越来越变成一种“奢望”。
凭借深化改革自贸试验区的“特权”,促进国际通道“畅”、供应链“稳”,“蓉欧+”枢纽日益成型成势,青白江铁路港片区乃至成都已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关键节点。随之而来的亦是一批批中外知名企业相继落户、产业聚集,为城市产业发展带来正向反馈。
双流自贸试验区聚焦“六类500强”“头部企业”“外资外贸”,深挖发动机细分领域,为成都双流航空产业发展汇聚澎湃动能,为高质量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中国航空经济之都不断提速。
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中国移动(成都)产业研究院对外正式发布,5G智慧视频商圈落户成都春熙路商圈,带给消费者全新智能消费生活体验。
9月28日,成都、中国香港、新加坡三城联动,携手举行“全球科技创新论坛”,进一步探索亚洲在科创领域的合作可能。来自三座城市的专家和企业家已形成一种共识,参与“双循环”建设,将进一步加深亚洲城市间的合作,并有望在此过程中实现各地新一轮转型目标。
抢时间、抢机遇、抢要素,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