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创城市品牌,共助城市发展。2月21日下午,成都日报社举行“2025成都日报锦观品牌影响力发布会”,发布《2024年度成都日报锦观品牌影响力报告》、公布《2024年度成都日报锦观品牌影响力榜单》并发布《成都日报·锦观传媒2025合作...
每经上海2月21日电(记者陈婷)大模型创业公司阶跃星辰在上海举办首届StepUP生态开放日,强调将智能终端Agent作为大模型技术落地的关键发力点。阶跃星辰创始人、CEO姜大昕表示,随着大模型在多模态、慢思考能力上不断突破,即将迎来...
2月20日晚间,兖煤澳大利亚公布2024年业绩。公司去年实现营业收入68.6亿澳元,税后利润12.16亿澳元,同比下滑38%,宣派末期免税股息6.87亿澳元。执行董事岳宁介绍,公司实现产量指引目标,产量提升和成本管控使全年现金经营成本降至93澳元/吨。
本周,A股走出了不错的结构性行情,人形机器人概念加速上涨,周四AI眼镜概念掀涨停潮,周五在阿里巴巴资本开支规划远超预期的刺激下,算力、AI芯片股掀涨停潮,甚至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也涨停,涨停个股超100只,市场成交额达到2.19万亿元。...
2月21日,AH股走强,科技股大涨。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涨0.85%,深证成指涨1.82%,创业板指涨2.51%,科创50指数涨近6%。市场热点集中在算力、芯片等方向,个股涨多跌少。港股收盘,恒生指数涨3.99%,恒生科技指数涨6.53%。消息面上,阿里巴巴发布财报,多家机构上调其股价。板块方面,芯片、生物医药等涨幅居前,黄金、水务等跌幅居前。
2025年,保通社对阳光人寿主推产品“阳光玺B款臻享版”进行详细拆解。该产品为分红型寿险,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可指定受益人并享受保单贷款等功能。该产品在公司个险渠道销售,消费者可选择多种交费方式。
2月21日,信达澳亚基金宣布自即日起调整旗下8只基金简称,统一为“指数+”基金。如信澳国企智选混合变更为“国企指数+混合信澳”。基金经理称,“指数+”基金采用量化方法,风格和行业对标跟踪指数,选股依靠量化模型且从全市场选股。该命名方式虽提高单只基金辨识度,但也产生新疑问,如与指数增强、指数量化增强的区别。投资者需关注产品策略的稳定性和有效性,筛选时要重视基金长期表现。
本周,A股和港股表现强劲。A股沪指周五报收3379.11点,创2025年以来新高;港股恒生指数周涨幅超3%,恒生科技指数涨超5%。超过800只ETF实现正收益,其中机器人相关ETF涨幅最大,如机器人指数ETF等产品涨幅均超13%,主要因宇树科技带动产业发展。港股创新药ETF及云计算沪港深ETF也取得显著收益。相比之下,影视ETF回调居前,周跌幅达7.64%。
中国资产的狂欢日!继人民币大涨之后,今天(2月21日)股市做多热情再度高涨。港股市场,截至发稿,恒生科技指数涨超6%,恒生指数涨超3.6%。A股市场做多情绪也被激发,科创50大涨近6%,创2023年4月26日以来新高;创业...
2025年2月21日,上汽集团与华为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多领域展开合作,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上汽集团实力领先,已推出“七大技术底座”,华为是全球领先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提供商。此前双方合作消息频传,此次合作将发挥各自优势,探索新路径,打造有竞争力的产品,为用户提供更好体验。
2024年第四季度,B站净营业额总额为77.34亿元,同比增长22%,调整后净利润及美国会计准则下的净利润分别为4.52亿元及近8900万元,均实现利润转正。“2024年(B站)完成了非常重要的里程碑,就是实现了全面盈利(注:指第四季度)。”B站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睿表示,这一目标的实现比计划还更早了一些。
2月21日,市场全天震荡走高,创业板指领涨,科创50指数涨近6%,创2023年4月26日以来新高。液冷服务器、国资云、算力、半导体等板块涨幅居前。消息面来看,科技线的利好层出不穷,如DeepSeek开源代码库、阿里巴巴资本开支增长、湖南省支持智算基础设施建设等。机构认为,AI投资已成为2025年市场主线之一。
近日,中国信通院正式启动AI眼镜专项测试,市场上屡有小米眼镜即将面世的消息传出。或受多个市场消息叠加影响,资本市场的反馈迅速且直接,AI眼镜概念股持续上涨。2023年以来,AI大模型技术狂飙突进,智能眼镜赛道迎来“技术+资本”的双重加持。然而,狂热背后,行业仍面临技术门槛高、生态不完善、同质化竞争等挑战。
2024年2月20日晚间,武汉控股公告,武汉市城投集团正筹划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部分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武汉市政院100%股权,并配套募集资金。武汉市政院成立于1954年,拥有市政设计、城乡规划等十余项甲级资质,主导了武汉市80%以上的环线与放射线设计。此次收购旨在增强武汉控股的业务链和技术实力,提升其在水务环保领域的竞争力。
2月21日,上汽集团与华为在上海签署深度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产品定义、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销售服务等领域展开战略合作,旨在打造全新新能源智能汽车。此次合作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在智能化时代迈向新高度,共同探索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致力于为用户提供更智能、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