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4月7日,中央汇金公司发布公告,将持续加大增持ETF规模和力度。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怎么看?答:中国人民银行坚定支持中央汇金公司加大力度增持股票市场指数基金,并在必要时向中央汇金公司提供充足的再贷款支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4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5年3月末我国外汇储备数据。数据显示,当月外汇储备规模达32407亿美元,较2月末上升134亿美元,升幅为0.42%。同时,官方黄金储备增至7370万盎司,实现连续第5个月增持。专家指出,当前外部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显著增加,但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潜能大,有充足的宏观调控储备工具和政策空间,有利于释放巨大的内需潜力。
4月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通知》,明确从2025年10月1日起实施商业银行互联网助贷业务新规。相比征求意见稿,《通知》删除了“分润收费比例不得超过30%”等条款,给予助贷机构更多灵活性。此外,《通知》强调借款人单笔贷款综合融资成本需符合最高法规定,即年利率不超过24%,可能影响部分年化利率超24%的消费金融业务。“双融担”模式或因合规压力受到冲击。此政策旨在规范助贷市场、降低借款人融资成本,涉及商业银行、助贷机构及借款人多方利益。
4月1日,金融监管总局联合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银行业保险业科技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旨在加强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企业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案提出7方面20条措施,包括增加金融资源供给、畅通科技三资循环、促进科创产业融合等,支持保险公司发起设立私募证券基金并长期投资股市。险企普遍看好A股市场前景,认为宏观经济向好、政策支持、估值合理及科技创新带来积极因素,将为资本市场提供良好发展机遇。
近日,人民银行深圳市分行联合深圳八部门发布《统筹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支持深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行动方案》,支持深圳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该方案围绕“两重两新”、优化科创融资服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等五大方面提出15条措施,旨在推动科技与金融良性循环。截至2025年2月末,深圳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1万亿元,创投基金规模超1.5万亿元。
专家指出,MLF操作公告首次提及“多重价位中标方式”,意味着MLF采取美式招标方式而不再有统一中标利率,其政策利率属性解除,符合去年6月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提及淡化MLF政策工具色彩的要求。此外,25日开展4500亿操作,是近一段时间以来首次加量续作,或与央行暂停公开市场国债买入有一定关联,也可能意味着降准延后。
3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在北京召开,分析了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并研究下阶段货币政策思路。会议指出,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2025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最新LPR报价,1年期和5年期以上品种均维持不变,符合市场预期。分析师认为,政策利率稳定、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以及外部环境等因素导致本月LPR未调整。当前经济复苏态势良好,降息紧迫性不高。未来,随着房地产市场及外部经贸环境变化,二季度可能打开降息窗口,引导LPR下调。
3月1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25年2月我国外汇收支相关数据及形势分析。数据显示,2月银行结汇1579亿美元,售汇1683亿美元;非银行部门跨境收支顺差达290亿美元。货物贸易项下跨境资金净流入648亿美元,外资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合计127亿美元,推动跨境资金整体呈现净流入态势。
◎我国2025年2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2272亿美元,较1月末增加182亿美元,升幅为0.57%。主要原因是当月美元指数下跌0.7%,非美货币集体升值,汇率折算和全球金融资产价格变化综合作用,推动外储规模上升。◎黄金储备方面,2025年2月末黄金储备为7361万盎司,1月末为7345万盎司,为连续第四个月增加。展望未来,王青判断,央行增持黄金仍是大方向。
◎潘功胜表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择机降准降息。◎对于降准降息,王青团队认为,今年企业和居民贷款利率都有较大下调空间,新增信贷有望恢复同比多增,货币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显著加大。2025年货币政策定调“适度宽松”,在物价水平偏低的背景下,预计央行会继续实施有力度的降息降准。
◎3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试点的通知》,旨在优化和完善试点政策,支持科技创新和民营企业发展。◎此前,试点仅限于金融资产投资公司在试点城市范围内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开展业务。新政策允许相关基金在试点城市所在省份进行股权投资,扩大了项目范围,吸引了更多社会资金参与。
◎3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和金融产品服务供需适配度持续提升,相关金融管理和配套制度机制进一步健全。◎针对金融“五篇大文章”,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原一级巡视员叶燕斐近期指出,“五篇大文章”要融合起来做,比如融合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积极支持科创性中小微企业和绿色技术企业。
◎会议要求,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强化监管引领,引导金融机构“一视同仁”对待各类所有制企业,增加对民营和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娄飞鹏指出,特别是考虑到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纵深推进,以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广大小微企业体制机制更加灵活,可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等因素,更有必要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
◎《实施方案》提出了未来5年绿色金融发展目标,为此要求加强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推进资产组合和自身运营低碳转型,增强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深化绿色金融机制建设。◎《实施方案》也明确了支持方式,即通过信贷、债务融资、保险等多种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支持。例如,对高耗能行业如钢铁、石化化工等,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和保险风险保障,有助于帮助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