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人民银行开展1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3个月期7000亿元,6个月期5000亿元。廖博指出,此举旨在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对冲后续债券发行压力。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更真实反映机构资金需求。廖博认为,该操作有利于保持各期限流动性合理充裕,提升流动性管理精细化水平。
每经记者 张寿林 每经编辑 张益铭
4月30日,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室披露当月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数据。
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于2025年4月以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了12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其中,3个月(91天)期操作规模为7000亿元,6个月(182天)期操作规模为5000亿元。
浙商证券宏观联席首席分析师廖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微信采访时指出,五一劳动节假期将至,资金可能面临一定的跨节压力,料将对市场流动性形成一定扰动。因此,无论是4月放量MLF净投放,还是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或指向对冲后续债券集中在二三季度发行对流动性的压力。
廖博指出,4月的买断式逆回购是在央行每日根据一级交易商需求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的基础上,额外投放的资金,有利于保持短、中、长各期限流动性合理充裕,体现央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的立场。
廖博说,4月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规模较大,共有1.2万亿元的3个月期以及5000亿元的6个月期买断式逆回购到期,而当月MLF加大投放规模也可能是为了配合对冲买断式逆回购的到期。向后看,政府债券供给高峰即将到来,当下超长期特别国债和注资特别国债发行计划已经公布,且第一批特别国债的发行在4月24日已经落地,预计5月政府债供给压力或加大。
从技术角度看,廖博指出,央行买断式逆回购是指央行购买一级交易商的债券,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将债券卖回给一级交易商,是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一种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买断式逆回购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根据这一机制,参与机构在投标时需要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利率投标,最终中标利率就是自己的投标利率。也就是说,每家机构可能有多笔中标,中标利率各不相同,整个操作也没有统一的中标利率。采用这一机制可以更真实地反映机构对资金的需求程度,有效减少机构在利率招标时的“搭便车”行为;同时没有增加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中标利率,强化了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作为主要政策利率的作用。
廖博提示,需要关注的是,央行买断式逆回购的会计处理与市场现有买断式回购交易一致,央行资产方增记对一级交易商债权,而不是债券资产。这一点与7天期逆回购以及MLF相同,反映了买断式逆回购本质上仍是资金业务。同时,买断式回购存续期间债券押品的利息将返还一级交易商,避免了票息高低对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定价的影响。
从实践看,廖博说,自2024年10月央行启用买断式逆回购以来,买断式逆回购余额逐步增加,减轻了MLF投放中长期流动性的压力,MLF余额从峰值的7.3万亿元逐步降至约4万亿元。据他判断,启用买断式逆回购可提升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丰富基础货币投放工具,填补7天期逆回购和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MLF)之间的期限空白。另一方面,买断式逆回购常态化操作可对市场形成示范作用,推动更多市场参与者熟悉并运用这一交易方式。
廖博重点提示,预计降准的核心驱动因素是配合财政政策发力,但央行也会综合考虑买断式逆回购和MLF到期量与投放量而决定;降息方面,仍然提示需关注DR007与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走势,若市场利率持续低于政策利率,则降息窗口打开。全年看,预计2025年货币政策维持宽松基调,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形成政策合力,预计全年降准幅度约100BP,降息约30BP。
封面图片来源:601988.SH)\中国人民银行 加息 降息 降准 央行 人民币中间价 中国央行 人民银行 金融支持 人民币汇率 货币政策 在岸人民币 人民币贬值 人民币升值(每经记者 彭斐 摄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