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味业在声明中提到,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从食品添加剂并不能得出中国食品比外国食品差的结论。“简单认为国外产品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认为有添加剂的产品不好,都是误解。”◎值得注意的是,海天味业也推出了没有添加剂的酱油产品,以“0金标生抽”为例,其配料表为水、非转基因大豆、食用盐(未加碘)、小麦、白砂糖、酵母提取物等。详情页中标明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0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甜味剂(三氯蔗糖、安赛蜜)、味精、脱脂大豆。不过,这些产品的售价往往比普通酱油更高。
◎同样担任领笑员的陈鲁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她参加的节目赛段,观众有投票权,每位领笑员也只有两票,和现场所有观众的票数相比,领笑员已经很难对最终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当被问及如何看待冒犯和脱口秀的关系时,她回道:“我一直觉得冒犯只是一种手段、技巧,它是为了服务表达而存在的,它不是目的。脱口秀最终的目的是要好玩地表达观点,要嬉笑怒骂,但不是为了冒犯而冒犯。”
◎肖露在父亲做完冠脉支架手术后算了一笔账,放了一个进口支架的手术全程共花费3万左右,医保报销后仅自费1万多。实际上,冠脉支架是少数已基本实现进口替代的高值耗材,并且随着国内企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凭借价格优势,国产支架已占据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并把雅培、美敦力等进口支架的售价也拉到了同一水平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告诉记者,“进口支架比国产的要好”是一种错误的刻板印象。“质量”是集采产品要闯的第一关,所有心脏支架都是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监督制作完成的,并且国家医保局会对集采后心脏支架产品进行不定时抽检,以保证临床使用安全。
◎迅翼卫通董事长李庆安认为,预计未来10年,全球卫星互联网和物联网运营年产值将超过3万亿元,超过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以及众多互联网服务商的年产值,可见卫星通信行业所面临的广阔发展前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要么是先烈,要么是先驱。幸运的是,迅翼卫通经过数年的发展成为行业先驱,卫星相控阵技术也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所在。
◎基因测序技术的进步,为遗传性耳聋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更重要的是,耳聋队列项目为下一步研究的展开跑通了模式——“样本积累-数据积累-病因研究-机制解析-转化研究”这一路径走通后,就可以跟各个临床专病的专家团队合作,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各个罕见病临床专科中去。◎想要成为一名能够诊断和治疗罕见病的医生,除了具备医学通识和临床知识,还需具备医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但是不是所有医生都需要掌握罕见病的诊疗能力,或者每位医生都成长为罕见病医生?华西医院罕见病研究院院长袁慧军的回答是否定的。◎借助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优质医疗资源有望实现在罕见病领域向能力欠缺地区的辐射,也有望解决“会看罕见病的医生比罕见病病人更罕见”的难题。
2022年,几乎所有医药企业都嗅到了创新药转冷的气息——在融资方面,IPO破发的医药企业越来越多、已上市的企业股价普遍腰斩,在商业模式上,从前“又快又好”的License-in(授权引入)不吃香了,出海蜜月期原来只是自己的臆想,真...
◎在对湖南威宇的收购中,湖南威宇100%股权的交易对价为7.87亿元,以此计算,在交易完成后,宁湧超能够掌控的股东方所对应股权的价值为4.37亿元,这也能够解除他的燃眉之急。◎对威宇医疗来说,荣丰控股对湖南威宇的收购,却可能成为其兑现2022年业绩承诺的关键。荣丰控股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湖南威宇的净资产为3.63亿元,与其100%股权7.87亿元的作价相比,资产增值率超过100%。◎“去年刚买的一个公司,今年就搞得空壳化了。”在一位资本市场人士看来,威宇医疗一共有20个左右的子公司,这次荣丰控股一共收了12家,上市公司将这些公司置入到旗下后,意味着威宇医疗已经近乎空壳化。
9月20日至23日,2022世界制造业大会在合肥如期举办。本次大会征集参展企业600多家,既有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也有独角兽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主场馆,先进制造的各种展品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
◎9月19日下午,每日经济新闻主办,以“万亿新局创享机遇”为主题的2022第七届中国酒业资本论坛暨中国酒业金樽奖颁奖礼在线上举行。◎在活动圆桌对话环节,投资机构大咖、业内企业家分别围绕“酱酒产业,将再度腾飞?”“酒业、酒股,价值再发现”两大热点话题深入探讨。◎论坛上,酒业上市公司品牌价值榜和金樽奖隆重揭晓,助力企业价值发现。
◎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在防疫、救灾过程中的攻克各项难点,还有着良好的长尾效应,可以提前发现隐患、避免次生风险,保供民生和城市发展。◎《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对话成都吉锐触摸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林立和大地量子联合创始人吕童,听他们分享,在科技人的手里,人机交互、卫星数据如何脱离“高冷”,走入社会,贴近生活。
◎“防疫泡泡”模式下,公司如何保障正常生产?侨源股份董秘童瑶介绍道,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公司及各子公司自9月1日18时开始,生产实施闭环管理,全部生产、设备、后勤岗位所有人员不离厂,并按照要求定时开展核酸检测。◎苑东生物证券事务代表李淑云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公司的募投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同时正在积极为即将到来的工厂体系质量检查做准备。这是美国FDA认证的关键节点,事关公司国际化战略实施的进度,因此公司各部门员工全力以赴,按照时间节点加速推进,一刻也不敢松懈。”
◎9月1日,成都市启动了第一批“防疫泡泡”。到9月14日,纳入这一模式的企业总量,比9月2日的2000多家翻了约7倍。据成都市经信局方面统计,截至9月14日,全市已有1.48万余家企业闭环管理、连续生产。◎“有的事情可以慢下来、静下来,有的不能,工业尤为不能。工业是城市发展的脊梁骨,社会运行的大动脉,梁不能断,路不能堵。”四川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汤继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做好闭环生产管理的前提下,成都的工业企业加班加点拼生产,有的甚至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中,逆风而行,跑出了加速度。”
◎9月14日,复星国际执行总裁、CFO龚平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有关境外媒体报道的所谓“中国监管部门要求银行和部分国企摸底与复星系企业往来敞口”,纯属子虚乌有。近期的减持行为,是为了进一步提升评级,夯实流动性安全垫,增强跨越经济周期的能力,同时这也是近几年财务战略的正常延续。
◎与《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交流时,青岛圣通华董事长高勇称,在商用车领域,相对于纯电动车至少3吨的电池负载,氢燃料商用车可以满足长续航、低温等多种复杂工况的需求。尝到甜头后,高勇和他的青岛圣通华,准备在未来3年继续扩大氢燃料电池重卡的比重。◎在高勇看来,当前氢燃料电池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但加氢站数量、氢能成本的问题,却是影响这个新物种扩大覆盖面的直接制约因素。◎在成本向下之际,这个曾在2020年经历短期阵痛的行业,早已成为各路资本紧盯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