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成都楼市火热。1月商品房及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微增,春节假期网签成交量大幅增长,2月市场热度持续。其中,远达·天宸名邸等多个项目工作日也挤满客户,多家房企推出营销措施并看好小阳春。2024年成都诞生多宗高溢价地块,预计今年入市,高端市场竞争加剧。同时,成都众多楼盘项目年后纷纷取证,蓄势待发。成都住宅与房地产业协会等也积极搭建平台,助力楼市“小阳春”。
◎春节假期刚过,深圳开发商和中介渠道便积极行动备战“小阳春”。每经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各房企采取多种策略吸引购房者,如设立独立线上获客团队、举办渠道经纪人活动、推出优惠政策等。市场回暖态势明显,2024年四季度新房和二手住宅成交规模同比增长显著。业内人士认为,小阳春是市场信心修复的重要窗口期,但市场最终表现还需关注政策动态和市场变化。
◎2025年春节期间,北京新房网签成交量较去年春节增长约5%,市场表现相对平稳。开发商对“小阳春”很有信心,项目以特价房和折扣优惠为主。丰台区域新盘竞争激烈,现房销售“所见即所得”。未来北京楼市产品力竞争将加剧,2月还有大批新盘入市。
◎1月25日,农历腊月二十六,湖南省衡阳市缔华湘水湾小区洋溢着热闹而喜庆的年味。业主黄先生在这天正式搬进了自己2024年10月购买的新房,1号楼的李先生家也在张罗着结婚喜事。该小区是衡南缔华房地产开发的商品房项目,曾因资金链紧张延期交房。2022年中央提出“保交楼”任务后,衡阳市多措并举,为项目申请到1000万元专项资金,助其完成开发建设并交房。2024年,衡阳市全面加强住房保障,“保交楼”项目交房率在90%以上。
◎2024年,伟星房产销售业绩下滑,但其在合肥、杭州等地的表现仍可圈可点。伟星在合肥的销售额和销售面积排名靠前,且在权益销售额方面与头部房企相当。在杭州,伟星的销售业绩也较为出色,但其在杭州的拿地策略有所调整,更加谨慎。此外,伟星还进入了武汉市场,但其在武汉的项目面临市场深度调整和业主维权等问题。伟星房产表示将继续“走出去”,并在产品力和转型方面寻求突破。
◎2024年,深陷流动性危机的碧桂园在保交付和化债两条战线上努力,累计交付超38万套房屋,近三年累计交付约170万套。同时,碧桂园境内债进展相对顺利,折价处置资产回笼超600亿元。2025年,碧桂园工作核心仍是保交房和修复资产负债表,目前境外债重组有新进展,已就重组框架性条款与银团委员会达成原则性一致意见。
◎2025年伊始,金地商置调整组织架构与人事,撤销集团总部运营中心,区域公司也有变动。公司称此举为适应市场,提升效率。金地商置销售业绩连续三年下滑,拿地步伐放缓,2024年仅获1宗地。其还出售上海产业园项目回笼资金,预计净回款约5亿元。金地商置将保持财务稳定和现金流安全作为首要经营策略,加速销售回款,在轻资产代建、代运营方面持续发力。
◎2024年全国法拍房挂拍量达76.8万套,成交17.6万套,总成交金额3308亿元。其中,法拍住宅成交11.7万套,成交金额1635.9亿元。住宅二拍成交占比升至51.3%,成交均价整体走低。12月法拍成交出现“翘尾”行情,成交率小幅回升。最高法发布指导意见,使法拍房源信息更透明。一线城市法拍成交活跃度高于三四线城市。预计2025年初法拍房成交率将持续缓慢上行。
◎2024年,政策持续宽松,房企融资却仍有起伏。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房地产行业债券融资规模同比下降,信用债占比超六成,ABS融资占比超三分之一。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尽管政策端整体延续宽松融资环境,但大部分房企融资环境短期内仍难获实质性改善。
◎2024年物业行业持续发展,6家物企在管面积突破5亿平方米。行业增速放缓,企业战略聚焦,规模竞争格局延续,百强物企“合约在管比”均值下降。物业费指导价出台引发“降价潮”,物企面临收缴难和利润压缩等问题。物企通过服务标准化、透明化和创新定价方式应对。物业板块指数与大盘差距扩大,物业股股价波动,行业市值未恢复。2024年有国资物企上市,也有物企私有化。未来地方国资企业和专业赛道民营企业仍有机会受资本市场关注。
◎2024年,代建行业竞争白热化,代建企业新增建筑面积达到约2.2亿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7%,整体规模首次超过2亿平方米。尽管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但增速下降26个百分点,行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政府代建成为主要发力点,部分企业积极探索新模式。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代建市场竞争同样会非常激烈。
◎2024年12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环比跌幅收窄,深圳、成都二手房价格连续两月环比止涨。新房方面,受优质楼盘入市影响,价格结构性上涨,上海新房价格累计上涨居首。重点30城一二手房总成交面积预计微降,二手房成交持增但增幅放缓,新房稳中有降。上海豪宅热销,高端住宅成交增长,部分城市市场有望率先止跌回稳。
◎2024年,核心城市土拍热度升温,北京、深圳拍出总价超百亿地块。TOP100企业拿地总额同比降幅收窄,央国企及地方国资拿地占比超八成。核心城市优化土拍政策,如上海施行“双高双竞”举措。长三角城市群表现亮眼,中海地产多个城市拿地霸榜。未来,核心城市土拍市场或维持活跃度,整体回暖需销售市场支持。
◎全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赵正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现阶段,我国在建设“好房子”方面目标明确,但好房子要素还需在建设环节中细化落实。要靠科技创新驱动,通过设计、建造、运行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来实现房屋建造精细化、功能完善化、性能优良化、需求个性化、服务便利化。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建材家居行业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政策支持和行业支持等诸多维度的共同努力下,市场有望逐步回暖,未来仍然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