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正荣地产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债券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欧宗荣先生因涉嫌违法犯罪,已被依法采取强制措施。目前,欧宗荣先生未在本公司担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任何职务。欧宗荣是正荣集团创办人,1964年出生于福建莆田市,于...
◎1月14日、15日,上海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和上海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先后开幕。上海市政协委员丁祖昱提交《关于调整上海住宅建筑规范提升住宅产品品质的建议》,指出上海住宅得房率普遍不高与现行建筑规范有关,如阳台面积计算、飘窗建筑要求等。他建议对住宅建筑规范进行调整,放宽计容标准等,以持续稳定楼市、提振刚需市场、促进土地市场回暖,提升住宅总体品质。
◎多位房企高层发表新年展望,包括中海集团董事长颜建国、华润置地董事会主席李欣、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惠妍等,他们表示将继续坚持长期主义和稳健经营,积极应对行业调整,致力于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推动房地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各企业将通过优化转型、降本增效、数字化转型等措施,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持续向好贡献力量。
◎宸嘉发展成都公司营销总监孙小溪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豪宅产品需要有自己的IP,不仅需要有精神属性的东西,还需要有实体IP可以去传播、去延展。预计2025年成都豪宅市场依然会是竞争激烈的板块,
◎绿城中国华北区域公司执行总经理张胜利在接受每经记者专访时透露,政策放松助力华北绿城提前完成全年销售指标。在楼市竞争激烈的新形势下,绿城深耕“好房子”,在前期拿地、用户调研和产品研发上有新尝试,效果显著。
◎中指控股CEO黄瑜指出,政策优化带动需求释放,部分城市取消限购吸引购房需求进入。下一阶段重点在于政策落实和执行,各级政府和企业应积极作为。市场供求关系合理的城市潜力更大,长三角和珠三角楼市回暖更为明显。房地产市场总体供过于求,但不同城市供求关系差异大。目前我国房地产已进入增量与存量并行的新阶段,行业以增量建设和存量运营并行,要求房地产行业务必转型和升级。
◎融创上海区域营销管理部总经理陶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区域公司已提前完成年度销售目标。今年以来,上海豪宅市场走出独立行情,融创外滩壹号院二期项目年内三次开盘均被抢售一空,共销售472套,总成交金额215亿元。
◎12月23日,华润置地发布公告,宣布执行董事徐荣自2024年12月23日起正式出任公司总裁及企业社会责任委员会成员,填补了空缺一年多的总裁职位。徐荣现年56岁,拥有丰富的都市规划和开发建设经验,曾任职于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招商局集团等机构,并持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
◎12月11日,万物云在深圳举办睿见大会。董事长朱保全认为,物业公司应从物业管理升维资产管理,向能源管理转型,全面拥抱AI,并构建与业主的对话平台,形成定价体系。此外,他还提到万科物业面临价格限制瓶颈,需探讨打开价格区间的能力。针对并购,朱保全认为并购是必经之路,但要做真实的并购,且并购整合很重要。
◎11月19日,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广东省城乡规划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及同策研究院联席院长宋红卫深入解析政策“组合拳”下的市场变化。三位专家一致认为,当前是刚需购房者入市的最佳时机,但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谨慎选择,避免盲目加杠杆。
◎全联房地产商会秘书长赵正挺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现阶段,我国在建设“好房子”方面目标明确,但好房子要素还需在建设环节中细化落实。要靠科技创新驱动,通过设计、建造、运行管理全流程的数字化,来实现房屋建造精细化、功能完善化、性能优良化、需求个性化、服务便利化。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秦占学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尽管建材家居行业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随着整体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政策支持和行业支持等诸多维度的共同努力下,市场有望逐步回暖,未来仍然可期。
◎中建壹品投资公司董事长徐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房地产行业“短期承压前行、长期总体偏好”的基本面没有变,行业逻辑向“短期看政策、长期看人口、人口看产业”演变,“房、地、产”已转换为“产、地、房”,土地和市场主要向高能级城市、向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朝阳产业聚集。
◎2023年,代建行业在房地产行业调整背景下,展现出与之同频的趋势,如拓展增速放缓、企业加速分化。旭辉建管总裁刘冰洋认为,代建行业仍大有可为,需提升能力和服务水平,促进行业规范发展。
◎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成功举办,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集团连续第七年以组展商、采购商、服务商等多元身份参与其中。集团董事长薛迎杰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进博会不仅促进了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还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