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显示,7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3%,比上月上升0.3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改善。◎赵庆河表示,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升至较高景气区间,表明随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扩内需促消费等一系列政策出台,市场发展积极因素不断增多,企业信心有所增强。
◎今年前7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3.5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同)增长0.4%。其中,出口13.47万亿元,增长1.5%;进口10.08万亿元,下降1.1%。◎7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3.46万亿元,下降8.3%。其中,出口2.02万亿元,下降9.2%;进口1.44万亿元,下降6.9%。
◎2023年7月份,CPI同比下降0.3%。这也是自2021年2月之后近两年半时间以来首次出现同比负增长;而从环比来看,则是连续5个月负增长后首次上涨,涨幅为0.2%。◎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解读数据时表示,总体看,CPI同比回落是阶段性的。下阶段,随着市场需求稳步扩大,供求关系持续改善,加之上年同期高基数影响逐步消除,CPI有望逐步回升。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2%。初步测算,如果要完成全年预期目标,四季度只要增长4.4%以上,就可以保障完成全年5%左右的预期目标。“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对完成全年预期目标是非常有信心的。”
10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5%,比上月下降0.7个百分点,降至收缩区间,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落。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能反映企业对近期市场恢复发展的信心程度,今年以来,该指数持续处于景气区间。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7.0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微降0.1%。◎8月份当月,我国进出口3.59万亿元,为年内的次高点,尽管同比仍下降了2.5%,但降幅较7月明显收窄,环比则增长了3.9%。
◎2023年1-8月,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85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8%(折合8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商务部将着力优化消费载体。在城市,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确认新一批全国示范步行街,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三年行动。在乡村,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商业短板。
1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4%,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略有回落。生产指数为50.7%,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仍保持在临界点以上,表明制造业生产保持扩张。
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908.2亿斤,比上年增加177.6亿斤,增长1.3%,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全年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国粮食单产389.7公斤/亩,每亩产量比上年增加2.9公斤,增长0.8%。
据商务部市场运行监测系统显示,2月12日至18日,全国食用农产品市场价格比前一周(环比,下同)下降1.4%,生产资料市场价格比前一周上涨0.1%。食用农产品市场:粮油批发价格稳中略降,其中面粉与前一周持平,豆油、菜籽油、大米、花生...
1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2%,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从分项数据看,生产指数和新出口订单指数均较上月有了较明显的回升,并处于2023年10月以来的新高。
◎8月当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17.2%,这是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工业企业当月利润首次实现正增长。◎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表示,从8月份当月情况看,石油加工、钢铁行业均由上年同期全行业净亏损转为盈利。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9月份制造业PMI是自5月以来的连续4个月回升,也是近半年以来首次升至扩张区间。◎在制造业PMI主要构成指数和相关指标中,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2.7%和50.5%,均为半年来的高点,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59.4%和53.5%,均为年内高点。
◎《公报》显示,2022年,医院次均门诊费用342.7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上涨4.1%,按可比价格上涨3.0%;次均住院费用10860.6元,按当年价格比上年下降1.3%,按可比价格下降2.4%。其中,三级公立医院次均门诊费用上涨3.1%,次均住院费用下降4.0%。◎《公报》显示,2022年,我国出生人口956万人。其中二孩占比为38.9%,三孩及以上占比为15.0%。
◎从9月份CPI的各类别来看,食品价格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上月扩大1.5个百分点。畜肉类价格下降12.8%,影响CPI下降约0.45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价格下降22.0%,降幅较上月扩大4.1个百分点,影响CPI下降约0.37个百分点。◎9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5%,降幅比上月收窄0.5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4%,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