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郭亮介绍,珍酒在各个区域市场终端配备了“管家团队”,打造“管家式”服务体系。同时,打造珍粉俱乐部,围绕核心终端和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在上市公司层面,珍酒李渡通过与合伙人开设体验店、专卖店、终端零售店等方式,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白酒产品和专业的市场服务。截至2022年,珍酒李渡已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与6600多名经销商合作,建立体验店超1000家,线下销售点超18.9万个。
◎总体来看,在36家A股酒业上市公司中,ESG评级为A的数量为14家,占比近四成,在全行业内处于领先水平。另有ESG评级为B的企业13家,评级为C的企业6家,评级为D的企业3家。研究发现,A股酒业上市公司的ESG评级与公司总资产和净资产正相关,同时也与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除此之外,研究还发现,积极遵循ESG理念还能降低酒企的破产风险。
5月29日,每日经济新闻·将进酒与专业咨询机构CIC灼识咨询(ChinaInsightsConsultancy)联合发布2023国产葡萄酒热度榜(品牌)TOP10,评选出在国内市场具有高认可度和知名度的葡萄酒品牌。
◎曾从钦还表示,中国白酒已经进入结构性增长的周期,随着中等收入和高净值人群的增加,市场对高端白酒的需求也在增长。整个高端白酒,特别是千元价格带的市场供给还是偏紧。◎对于五粮浓香市场具体打法,张宇进一步表示:“主要分为三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市场的分级分类的深度建设;第二消费者全程全员的全面培育;第三营销销售方式的创新。”
5月26日上午,五粮液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在四川宜宾召开。对于2023年重点工作,公司总经理蒋文格在现场表示,公司将持续补短强弱固优,主动作为、拔节起势,持续保持两位数的稳健增长,以更好的业绩回报股东和投资者。图片来源:每经...
今日(5月26日)上午9点,五粮液(SZ000858,股价168.98元,市值6559.14亿元)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在四川宜宾召开。五粮液2022年年度股东大会图片来源:企业供图会上,五粮液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曾从...
◎贵州茅台去年底账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1523.8亿元,现金流充裕,此次产业发展基金的设立是茅台积极探索新资金管理方式的体现。继高分红后,产业基金设置业绩报酬计提基准6%,亦体现出公司对股东回报的重视程度。◎白酒规上企业前4月产量下滑,延续了行业总产量下滑的总体态势,背后,是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行业向名酒企业集中,这一大趋势将延续。而啤酒业,则是在餐饮业全面复苏的带动下,4月增长明显。
◎贵州茅台董事长丁雄军从指标更优、产销更旺、创新更强、投资更大、形象更美五个方面总结了公司2022年业绩。他表示,2023年,公司将紧紧围绕营收同比实现15%左右增长的目标,以拼的姿态实现更优的业绩。
5月19日,贵州茅台(SH600519,股价1699.5元,市值2.13万亿元)召开2022年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随着茅台1935影响力不断攀升,市场上关于茅台1935的假冒行为也开始浮现,尤其在电商平台。对此,...
5月19日,贵州茅台(SH600519,股价1699.5元,市值2.13万亿元)召开了2022年度及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5月18日晚,贵州茅台公告称,拟以有限合伙的形式分别与招商局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等...
继300亿高分红后,A股龙头贵州茅台(SH600519,股价1691元,市值2.12万亿元)再放“大招”。5月18日晚,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自有资金参与设立茅台招华(贵州)产业发展基金(有限合伙)(最终以企业注册登记机关核...
◎今年五一宴席高增,湖南地区增长40%-50%,安徽、江苏等区域翻倍以上增长,同比2019年也有增长,整体恢复至正常水平。可以看到,五一销售良性,渠道库存压力有所缓解,复苏仍在进行,但还需要时间验证。◎中国2022年的葡萄酒消费量估算在8.8亿升,较2021年下降16%。自2018年起,中国市场葡萄酒消费平均每年减少2亿升。中国的进口量为3.4亿升,进口值14亿欧元,进口量、进口值分别较2021年下降了21%、4%。
◎五粮液方面透露,五一期间公司产品销售及宴会活动开展场次均取得两位数增长。◎针对投资者提出的核心产品第八代五粮液的量价问题,五粮液副总经理刘洋回应:“‘有价才有市,有市才有量’,这是五粮液量价关系的基本逻辑,公司将坚持巩固第八代五粮液千元价位带的核心大单品地位,抢抓消费升级机遇,加快推动第八代五粮液的价格向价值回归。”
◎去年泸州老窖年度净利润首次突破100亿元大关,净利连续六年保持30%左右的增幅。过去三年,在中国名酒企业中,泸州老窖受到的冲击和压力较大,从业绩上来看,公司顶住了压力,保持了良性发展。◎啤酒消费旺季即将到来,啤酒板块开始调整,随着疫后餐饮、夜场等渠道复苏,基础逻辑依旧,或有望延续去年的高景气度。
◎记者梳理20家上市酒企的2022年数据及2023年一季度数据,发现三个冷与热:业绩上,新高不断但营收增速“缩水”;渠道上,复苏仍需时间,中低端恢复态势火热;二级市场上,股价先扬后抑。至于后市如何,尚需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