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进口药在医院难找到?记者了解到原因是多方面的。国家医保局也表示,药品集采政策从诞生之初就鼓励原研药与仿制药同台竞争,即使没有中选,原研药也不会被禁止使用。但部分价格昂贵的进口原研药为了维护全球价格体系,未在集采中报价或象征性报价后落选,面临着进院难的难题。
1月20日晚,科伦药业公告子公司抗PD-L1塔戈利单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一位熟悉肿瘤用药市场的人士认为,国产PD-(L)1市场已经选出了带头者,后来者也通过价格优势、适应症差异化另辟蹊径,但随着“窄路”上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者机会就越来越少。对于科伦博泰而言,将塔戈利单抗推至上市还另有他用——那就是与自身的ADC管线联用。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主要通过生物等效性试验(BE)来判断仿制药与原研药在体内的吸收过程是否相似,前期的药学研究同样至关重要。尽管存在争议,但专家指出,一致性评价并非要求仿制药与原研药“一模一样”,而是达到一定的置信区间即可视为通过。此外,仿制药上市后的持续研究和药效监测仍显不足,未来需加强相关工作以验证仿制药的临床效果。
1月21日,国家医保局等部门将赴上海当面听取相关委员、专家意见建议,回应集采药品药效质疑。此前,上海市“两会”期间,有政协委员、医学专家反映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质量风险等问题,引发热议。国家医保局曾多次强调集采中选药品有严格监管标准,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其与原研药等效,但部分临床一线医生和患者有不同感受。
1月17日,信达生物董事长俞德超称信达2025年将有6个新药品种上市,2027年实现国内产品收入200亿元人民币目标的信心愈加坚定。此前,安徽将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的消息致多家创新药公司股价下跌,信达生物跌幅最大。业内人士认为,集采可节约医保资金,支持“真创新”,但也可能导致生物类似药大幅降价。专家建议引导行业有序竞争,避免过度内卷。
1月17日,国家医保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2025年内将发布第一版医保丙类目录。该目录将作为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有效补充,聚焦因超出“保基本”功能定位暂时无法纳入医保目录但创新程度很高、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患者获益显著的药品。从今年开始,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的调整时间会适当提前,预计4月初开始申报,争取9月份完成。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上海、成都等地展开市场调查后发现,速福达已出现多地连日断货,不少药店工作人员转头推销起了往日“一药难求”的奥司他韦。在流感药物市场常年占据“霸主”地位的奥司他韦,已经沦为了候补选手?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的流感临床治疗指南并未对两种药物进行优先选择的推荐。这意味着,玛巴洛沙韦和奥司他韦虽然有区别,但在现行临床指南中并没有优劣之分。
近日,第十批国家药品集采现场竞争激烈,价格战升级。集采产品数和企业数创历史之最,取消50%降幅保底规则,药企为中标纷纷探底报价。B证企业监管收紧,普遍采取激进报价。低价引发药品质量担忧,国家医保局表示集采将提升用药质量、改善用药结构,专家认为需持续关注低价中选对用药供应保障等方面的影响。
近年来,生长激素市场受到集采政策的影响,新竞争者的加入改变了原有的市场竞争格局。数据显示,中国生长激素市场规模已超过100亿元,未来预计将以13.7%的年复合增长率继续扩大。尽管如此,目前该市场的渗透率仍不足5%。规范化的早期干预和长期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而长效生长激素因其更便利的使用方式,正逐渐成为市场的新趋势。
12月1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12月2日至12月8日,全国呼吸道疾病流行趋势显著上升,流感病毒门急诊阳性率已达10.8%。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重要手段,目前市场上主要提供三价和四价两种流感疫苗,其中四价疫苗普遍价格较高。尽管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三价疫苗,但市场上自费接种三价疫苗较为困难,大部分社区医院仅提供四价疫苗。
11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4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结果。此次调整新增91种药品进入目录,其中89种通过谈判或竞价方式纳入,2种国家集采中选药品直接纳入,同时调出43种药品。新增药品中,有90个为5年内新上市品种,其中38个是“全球新”的创新药,无论是比例还是绝对数量都创历年新高。此次调整对创新药板块影响有限,港股和A股相关股票表现各异。
11月上旬,药物合成研究员何力(化名)在小红书上发帖,称其所在生物科技公司面临融资困境,尽管公司拥有一款1.1类创新药,但经过多次尝试,仍未获得足够的资金推进Ⅰb期临床试验。记者采访了解到,融资难题主要源于当前医药投资人投资意愿不强,尤其是“合成致死”赛道竞争激烈,投资风险较高。何力希望通过小红书找到潜在投资者,但实际效果有限。
“合成致死”赛道作为当前最热门的肿瘤研究领域之一,吸引了包括阿斯利康、辉瑞、GSK等国际巨头以及石药集团、先声药业等国内领先企业的广泛关注。然而,尽管赛道内靶点众多,但至今仅有PARP抑制剂成功上市,其余如WEE1等靶点仍在临床试验阶段,且面临诸多挑战。此外,药企在合成致死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加大,但市场交易热度尚未完全匹配,显示出该领域虽然前景广阔,但也充满不确定性。
辉瑞中国区副总裁、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王玉认为,创新治疗方案只是攻克癌症的一环,在中国,提高公众防癌意识、探索灵活支付方式、提升场景化医疗服务都大有可为。
“很多人看到化验单上没有箭头就认为没问题,其实血脂是个性化的指标,不能这样一概而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姜萌提醒,不同体检机构对于“箭头”的把控标准不一致,判断血脂是否异常需要进行差异化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