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农表示,肺癌在国际上之所以已经不是第一大高发恶性肿瘤,是由于发达国家及地区的控烟动作已经体现出成效。“肺癌是一个与吸烟相关程度非常高的恶性肿瘤,90%的肺癌与烟草使用有关。我们在控烟上起步较晚,控烟效果与国际上还有一定差距,这是国内肺癌仍然高发的一个核心原因”。◎杨农提出,要想追赶上国际领先水平,首先要持续做好控烟工作;其次要大力推广早诊早筛,培养出一批理念成熟、技术成熟的基层公卫人员;第三要提升医疗机构的综合诊疗水平。
2023年4月15日至4月21日是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近日,《中华肿瘤杂志》刊发论文《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首次公布了各个省份的癌症谱系流行情况。这份报告统计的数据中,肺癌仍然高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
◎乙肝与肝癌之间的关联在于,乙肝感染会导致肝细胞死亡,并造成炎症形成的微环境,共同促进肿瘤发生。乙肝患者往往会经历慢性肝炎到肝硬化、再到肝癌发生的病理过程。◎肝癌临床治疗存在哪些难点?李伟表示,对于早期肝癌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方式进行根治性治疗;对于晚期肝癌患者,主要的治疗方式还是通过药物进行全身治疗。但是分期越晚,整体看预后效果更差。
◎曙方医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严知愚表示,重要的是要和资本市场做好沟通,以期构建一个更加清晰合理、更具前瞻性、更有长远眼光的架构或是预期。◎严知愚认为,不应该把License-in所代表的许可交易与创新对立起来看,两者之间也可以有机结合,归根到底都是为了真正的临床需求。
◎12月5日,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家金冬雁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将新冠肺炎的管理方式回归到“乙类乙管”是完全符合实际的,回归“乙类乙管”后最大的区别就是可以以居家隔离取代集中隔离。金冬雁还表示,从香港经验来看,防止医疗挤兑要做好精准防控。
◎朱迅多次“唱衰”当下的创新药行情,但对中国创新药的未来坚定看好。他认为,这一波是“资本催生”的创新药创业及投资逻辑。◎朱迅认为,目前国内无论生物药还是小分子的布局都太过集中,同质化竞争很严重,未来药企要把适应症和靶点的选择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在和誉医药董事长徐耀昌看来,“一时的市值高低并非是决定药企成功的因素,如果拉长时间的尺度往远看,中国的创新药才真正起步不到10年,这些年里并不缺乏世界级‘First-in-Class’和‘Best-in-Class’新药的出现。中国要成为创新药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徐耀昌直言,靶点是可以“卷”的,但是做出来的产品一定要有创新性和差异性。“我们最终考虑的就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是否让病人受益为目标,去做差异化的创新和创新药研发。”
与陈志强董事长见面那天,医疗板块迎来久违反弹,开立医疗(SZ300633,股价37.77元,市值162亿元)大涨5%。从5月末开始,开立医疗股价逆市上涨,特别是半年度业绩预增之后,单日大涨17%。而截至9月23日收盘年度涨幅达到1...
◎创新药市场进入低谷期,底盘调整需要一定时间。而目前业内对于这一融资低迷期的预判目前并无明确共识。◎荣昌生物首席医学官何如意呼吁,国内创新药企要摆正对国际临床试验的认识,即不能为了国际化而国际化,而是要从最开始的临床试验设计,甚至在产品未进入临床之前就进行相关布局。
◎早年间,我国药械行业处于十分初级的发展阶段。刚回国时,吴东的困扰之一是很难招到对口的专业人才。彼时被跨国药械企业派回国组建研发中心的吴东原本打算用2到3年时间建立300人左右的研发中心,实际情况却是医疗器械行业的研发型人才较少,很多人是从汽车行业跨行而来。◎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近年的发展也有目共睹。过去五年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越来越多,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年来资本的关注、科创板的出现等,也给了一众医疗器械企业发展的契机。但国内的药械企业要做出真正高价值甚至是技术引领型的产品,还需要时间的积淀。
7月2日,由四川大学、成都高新区管委会指导,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生命安全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生物安全与前沿医学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来自生物安全、生物与医学领域的13位院士及150多位...
6月29日下午,君实生物-U(SH688180,股价74.76元,市值681亿元)召开了2021年度股东大会。2021年年报显示,作为君实生物目前唯一获批上市的药品,PD-1特瑞普利单抗去年营业收入共计4.12亿元,同比下降58....
今日(6月27日),跨国药企默克官网发布新闻稿,宣布任命张巍为默克中国医药健康业务新任总经理。该任命将于2022年7月1日起正式生效。张巍的前任罗杰仁(RogierJanssens)已接受公司新的任命,出任默克拉丁美洲医药健康业务负...
◎近期,阿斯利康抗体组合药物Evusheld(AZD7442)在美国获紧急使用授权,并于近日在欧盟、英国获批,可用于新冠病毒暴露前预防,也将努力引入中国。◎我们的当务之急是加大疫苗援助和供给,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大力推进构筑“免疫屏障”,特别是提升疫苗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