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迪哲医药披露定增获证监会批复同意。公司拟募资不超18.48亿元,用于新药研发、产业化等项目。作为未盈利创新药企,迪哲医药何以成功定增?公司创始人张小林称,监管层与市场对创新药企支持持续。同时,基于成本和质控考虑,公司将投入6亿元自建产能。目前,公司两款产品已上市并进入医保,销售表现超预期,全球化也在推进中。
西门子医疗大中华区总裁、全球领导委员会成员王皓表示,虽然短期内在中国的销售会面临一些挑战,但从长期看,中国市场增长的趋势并没有发生改变,中国市场基数足够大,有很多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相比发达国家,中国的医疗设备人均保有量也还存在很大空间。2025年行业应该会比去年好,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1月上旬,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霍力接受了媒体采访,回顾了自2018年以来科室的发展历程。过去7年,协和核医学科在硬件设备升级、拓展服务范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逐步覆盖雄安等地,积极响应国家“一县一科”的规划蓝图。霍力指出,核医学通过放射性核素进行诊断和治疗,尤其在肿瘤诊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近日,海信医疗内窥镜事业部总经理陈永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探讨国产手术导航系统的现状与未来。陈永健认为,国产设备在可靠性上的提升没有捷径,需要企业对关键器件做深刻攻关,而就国产手术导航在临床画质和智能化上的差距来说,AI技术提供了新的破局机会。可以明确的是,研发难点不在机械上,而是核心算法,未来这将成为医疗器械公司的一个重要竞争维度。
百洋医药成立20年之际,董事长付钢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中国的医药产业发展已经到了First-in-Class的“抢跑”阶段,在这个阶段里中美的科学路径没有区别,都需要有生物学的发现、工程学的突破、临床医学的验证和计算科学提高效率。
2023年,开立医疗在国内消化内镜的市场占有率前进到了行业第三,这是国产品牌首次超过进口品牌。很多人好奇开立医疗怎么在这么短时间里做到的?陈志强的回答干脆利落,就是以临床为导向,把每个产品的细节都做到极致。
2022年,我国中医药市场规模近4500亿元,今年有望突破5000亿元。然而,中医药产业链割裂、临床与科研断层等问题依然存在。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探讨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强调现代科技投入的重要性,如标准化种植、科研创新和互联网医疗应用,助力中医药产业国际化。
2024年12月6日,前FDA资深专家、瑞宁康生物创始人王亚宁出席在成都举行的“2024生物医药大会”。王亚宁指出,中国Biotech在与跨国药企进行商务拓展(BD)谈判时普遍缺乏自信,导致产品估值低,甚至被贱卖。他认为,企业应积极与FDA沟通,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保持开放心态,适时出售早期项目以换取资金继续创新。
12月6日,由成都传媒集团指导、每日经济新闻主办、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作为支持单位的“2024生物医药大会”在成都举行。本届生物医药大会以“解码中国医药变革之路”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学者、企业家及协会代表。与会嘉宾从多...
12月6日,由成都传媒集团指导、每日经济新闻主办、四川省医药行业协会作为支持单位的“2024生物医药大会”在成都举行。本届生物医药大会以“解码中国医药变革之路”为主题,汇聚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学者、企业家及协会代表。与会嘉宾从多...
辉瑞中国区副总裁、肿瘤事业部总经理王玉认为,创新治疗方案只是攻克癌症的一环,在中国,提高公众防癌意识、探索灵活支付方式、提升场景化医疗服务都大有可为。
美敦力全球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在第七届进博会期间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PFA是医疗器械赛道为数不多的“颠覆性创新”。无论是对比冷冻消融还是射频消融,PFA的替代性优势日益凸显。凭借其便利性、操作简便性以及较小的组织损伤,PFA技术预计将在全球范围内迎来颠覆性发展。
◎在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主任委员、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负责人黄国宁教授看来,生育力下降是因为社会高速发展了,包括谈恋爱、结婚、同居等的时间都提速了,但是生孩子这个过程所需的时间没有改变。
◎在田安娜的领导下,默沙东大幅度加快了将创新产品引入中国的步伐。默沙东在中国的肿瘤产品线已获批22个适应证,其中,肿瘤免疫疗法已获批14个适应证,覆盖了肺癌、胃癌或肝癌等在中国具有典型性且疾病负担巨大的癌症。
10月21日至25日,“一带一路‘友谊’国际消化内镜学院”系列活动在成都举办,来自沙特阿拉伯、尼泊尔、菲律宾、老挝等国的消化内镜医生参与交流培训。此次活动展示了中国内镜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