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母基金在全国呈现爆发之势,“城市投行”的概念愈演愈烈。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近年来优惠政策频出的武汉,从其打造的“创投集群”,到横亘在引导基金面前的两大难题,一探武汉应从何处破局。◎武汉的相关政策,与部分地区以税收优惠吸引私募基金注册落户的做法,走的是不同路线,例如光谷“创投十条”最大的看点是对股权投资机构“募投管退”全链条的奖励。
◎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硬件产品肩负起各家在线教育巨头转型“急先锋”的任务。而随着教育硬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多样化,各家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硬件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渠道的生意,品牌差异性并不大,硬件产品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内容与用户黏性。换句话来说,是否具备优质内容,或将成为未来脱颖而出的关键。
◎作为本土创投的半壁江山,在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的上海,VC们的投资工作如何展开?居家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又如何?哪些被投企业受影响明显?◎“我开始意识到投资人尤其是消费赛道的投资人,有必要好好把自己的抖音做一做了,它是基于兴趣推荐的,可能是投资人找项目非常高效的方式。”——来自隔离在家,在抖音收到BP的投资人◎“我们部分被投企业确实受到影响,比如一些医疗器械公司不能做实验、研发必须停下来,连锁的医疗服务机构基本停摆,我们都要一一去联系,看股东能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
◎在过去的一到两年,地方政府大额引导基金频发的现象比较少见,不过今年情况瞬间被扭转——今年以来,全国至少有15家百亿母基金设立,浙江、福建、湖北、广东等多个省份均立项省一级财政预算,要求大力覆盖创新产业集群发展。◎合肥建立的“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形成了创新资本生成能力。不仅让其GDP排名直线跃升,也让财政收入增长数十倍。但“合肥模式”能否复制?目前多地纷纷上马的政府引导基金项目,是否也希望通过财政投资在当地贫瘠的产业土壤中“起高楼”?
◎2020年开始,海南私募基金按下爆发式增长按钮。探寻背后的原因,能够短时间内迎来如此高速增长,主要源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所带来的政策福利。◎阿里巴巴、腾讯、小米集团、字节跳动、京东等互联网企业相继在海南成立新公司,布局业务、开展投资;与此同时,红杉中国、高瓴、方源资本、春华资本等多家头部机构也落地海南。针对当下的局面,有业内人士将之称为“海南创投1.0时代”。◎多方政策利好之下,哪些产业和企业能受惠于此,入驻海南得到更大发展?“创投黑马”海南未来又将如何发力?
◎开年以来,创新药企业和生物医药投资人的心路历程是经历了一番波折的。而随着近期“传奇生物”CAR-T的成功“出海”,行业信心再次被点燃,投资机构的热情也十分高涨。◎寻求国际化到底是不是一个必须的选项?创新药企业又该怎么寻求突破?
◎过去数月里,已有近10家头部连锁餐饮企业相继递交了招股书:“麻辣烫第一股”、“中式快餐第一股”、“拉面第一股”的争夺战拉开帷幕。◎不过,随着去年下半年开始的新消费冷却,投资人对餐饮的态度也出现了微妙的转变,餐饮赛道的高歌猛进明显放缓。◎虽然,一级市场行情冷却、估值回落、新消费品牌登陆资本市场后表现欠佳,但为何连锁品牌们仍在积极冲刺IPO?
◎2021年A股制药、生命科学公司在上市后的首月破发概率为100%,无一能逃过破发,港股的情况则更为“惨烈”。◎生物医药板块一级市场的投融资情况却依然红火——今年以来共发生142起融资事件,过亿元的融资也不在少数。◎经过了野蛮生长、突飞猛进的“上半场”,以及估值和理性逐渐回归的中场,生物医药行业的“下半场”将何去何从?
“包大师”创始人纳兰正秀坦言,她并不认为二奢赛道是风口。“风口往往是一次性突然爆发、然后就开始冷却了,而二手奢侈品这个行业目前是处于一种长期稳健发展的状态中。”
企业名称:深圳市博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品牌:博盛医疗所属行业:医疗器械成立时间:2017年融资情况:2021年5月完成Pre-A轮融资企业介绍:博盛医疗于2017年6月成立于深圳,致力于成为国内医用内窥镜细分领域龙头的高科技企业,其核心产品具备领先国内、媲美进口的技术优势,并在复合内窥镜领域具备持续的技术实力和先发优势。2021年12月,其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3D全高清电子腹腔镜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正式推向市场,博盛医疗成为国内首批获得3D内窥镜医疗器械注册证的机构之一。同品牌的4K超高清内窥镜摄像系统也在2021年8月获批。
在泰合资本合伙人梅林看来,2021年是相当特殊的一年,可以说是过去十年甚至更长周期结构性转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