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倡导的新一轮财税改革,其精髓在于中央与地方关系再重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构。既然要重构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首先要正视过去央、地关系遗留的问题:地方政府事权过重、财权上移以及由此造成的存量债务问题。
厉以宁认为,供给侧改革要破解三个不足:一是资本不足;二是公共设施不足,比如物流、资源开发、土地利用等;三是熟练工人、技术人才和专业人才不足。
到了本周,经历了周一戏剧性的“V”型反转,以及周三市场的二八分化,应该说可以看出一定的趋势性变化。我们认为,近期股市的变化,既体现出市场对管理层慢牛控制意图广泛解读的共识,也是市场在快速上涨和多日盘整纠结后,一次短期方向的选择。
上述三大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有三大重任:一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二是带动金融开放;三是倒逼国内金融改革。笔者在这里着重要阐述的是,在这三大金融改革创新试点中一定要增加互联网金融的成色。
楼继伟强调,当前和今后相当一段时期,财政部门体现和实践“三实”要求,就是要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做扎实,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实现“十三五”时期各项目标任务、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服务。
张毅在人民日报撰文称,政企不分、政资不分问题依然存在,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还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等问题。必须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破除影响国有资本服务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
笔者认为,这个传闻应该并不是子虚乌有。因为这牵扯到当前的两大经济问题:一是个税整体改革思路方案;二是房地产行业政策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需要注意的是,对房地产业来说,面临的最重要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仍然是“去库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去库存”的效果十分不理想,有的甚至“去”的没有“建”的多。
一些借壳重组股虽然短期暴涨,但最终往往原形毕露、股价陷入疲态甚至下跌。今年以来A股市场频繁波动,不少中小投资者亏损累累,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借壳上市等制度有很多弊端。
在融资渠道全面开闸、融资成本不断走低、重点城市楼市火爆、储备土地几近开发完毕的情况下,出于持续经营、抢占楼市未来“安全区”,以及“防御性”投资的考虑,一线及重点二线城市土地资源被“疯抢”一点也不奇怪。
政府与国有企业存在天然的紧密联系,如何把握好两者关系的“度”,使政府的监管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国有资产不是什么赚钱就投什么,更不是想怎么投就怎么投。国有资产怎样优化投资布局,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更多地考虑民生诉求?国有资产取得的收益,百姓从中可以得到多少实惠和保障?
A股市场建立与发展了20多年,对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股市的供求关系一直处于失衡状态,重新启动IPO,并适时推进发行制度注册制改革,就是调整供求关系失衡的重要步骤。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金融体制基本建立,金融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金融资源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资源,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国务院连续发布两个有关消费引领经济的重要文件,实属罕见,也足以显示出消费升级对引领新供给新动力的重要性。
笔者建议,针对大股东在限制转让期限内的买卖行为,不妨规定可施以“违法买卖金额的80%至100%罚款”,这既便于操作,也可对违法主体产生严厉的威慑作用,还可减少因自由裁量权过大而产生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