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A股市场同日披露4家公司终止IPO,分别为北交所的图南电子、奇致激光、西诺稀贵以及创业板的美科股份。其中,图南电子和美科股份此前已过会。记者注意到,今年1月份,A股共有29家公司终止IPO,其中13家已过会。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些公司终止IPO的原因多样,包括利润规模不足、行业定位不符或业绩下滑等。
2025年1月,A股IPO市场仅马可波罗建筑陶瓷公司成功首发上会。马可波罗主营建筑陶瓷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在2024年5月首次上会被暂缓表决后,终于在今年1月顺利过会。与此同时,A股有29家公司终止IPO进程,其中13家此前已通过首发审核。此外,北交所也有2家公司在提交注册后终止IPO。香港联交所共有40家公司递表上市,包括8家A股上市公司寻求“A+H”两地上市,主要为推进全球化战略。
11月,A股市场11家IPO公司成功过会,创今年2月以来新高,其中6家目标北交所上市。同月,4家公司获IPO受理,西安奕材成“科八条”后首家获科创板受理未盈利企业。11月A股终止注册的IPO公司数(4家)也创下了自去年9月以来的新高。此外,26家公司11月向港交所递表,创年内新高。
◎今年以来上市首日股价涨幅排名前十的新股中,除了在9月30日上市的长联科技,以及在6月5日上市的汇成真空,其余8只均来自在今年10月份上市的新股。不过,在券商人士看来,这样的新股上市首日大涨只是“虚火”,是不正常的。
11月1日,永杰新材、双瑞股份、天工股份和林泰新材4家公司集中首发上会并全部通过,这是今年以来首次。其中,2家公司拟北交所上市。这一结果引发市场关注,或表明IPO市场正逐步回暖。
◎目前是注册、发行端在稍微加速,而受理段情况并没有怎么变。过会、通过证监会注册申请以及完成新股发行的IPO公司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但是也不会增加太多,因为现在IPO企业撤回材料的情况还在持续,而新申报的(数量)还跟不上撤回的(数量)。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赴港IPO公司中,来自A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的案例也愈发多起来。◎“A股和港股两个IPO市场的评价体系不一样,所以直接比较还是不合适。例如,有些A股市场要的企业港股市场并不喜欢。”某券商保荐代表人向记者表示。
9月12日,国产GPGPU(通用图形处理器)厂商上海壁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壁仞科技”)在上海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登记,拟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辅导券商为国泰君安。对于是否登陆科创板,壁仞科技相关人士回复《每日经济新闻》记...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截至9月4日,2024年沪深交易所已有43家公司在过会后终止IPO,相比2023年的19家多了1倍还多,其中过会后未提交注册即终止的有38家,过会且提交注册后终止注册程序的有5家。
◎8月份,A股市场总共有8家公司被安排上会,其中4家来自北交所,除了来自北交所的天工股份被暂缓表决,其余7家公司均成功过会。8月份IPO终止数量较7月份环比下降一半以上,仅为20家,其中有6家此前已经过会。而受累于天职国际和大华所两家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格罚”,8月份有21家IPO企业中止审核。
◎由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提供证券服务的16家上交所、深交所IPO公司在8月27日更新审核状态为“中止”或“终止”。背后原因是,由于在奇信股份年报审计中未勤勉尽责,制作、出具的审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等原因,天职国际被罚暂停从事证券服务业务6个月。
◎“这(即地方政府不得为公司上市提供奖励)是《规定》的一个亮点。”8月18日,联储证券总裁助理尹中余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某券商保荐代表人向记者表示,此次《规定》对券商的影响会比较大。
◎7月份的6家首发上市股,仍然有较好的“打新”收益。“打新”高收益的背后,一方面或许与市场目前新股资源较为有限有关,另一方面则是新股发行市盈率也已明显有所下降。◎今年以来,在A股IPO节奏明显放缓的情况下,内地企业赴港上市持续升温,港股IPO市场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
◎无论是IPO数量,还是募资金额,今年二季度的数据同比都出现大幅下降。◎各城市贡献的IPO企业也体现出城市自身的特点,如上海的半导体产业、成都的自动化设备产业等。在此背景下,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企业上市,以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8日,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披露了注册制后全国首例因终止上市审核引发的行政案件。根据一审判决结果,法院驳回了H公司的诉讼请求。从种种细节来看,H公司正是两年前IPO被否的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