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昊创瑞通约九成收入来自国家电网下属企业,存在单一大客户依赖问题。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开始合作的主要供应商宏力达成为深交所问询的重点。昊创瑞通表示,公司与宏力达在智能柱上开关领域及浙江国网区域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但双方在主要客户、产品类别和销售模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报告期内竞争关系相对较弱。
2024年12月,A股市场迎来3家公司首发上会并全部过会。与此同时,A股IPO受理和港股IPO递表在2024年最后一个月集中爆发,A股市场共受理38家公司的IPO申请,港股则有30家公司递表。2024年12月份,A股IPO终止情况有所缓解,但仍有10家公司主动撤回,其中包括5家已过会企业。展望2025年,相关报告指出,A股IPO活动预计将保持平稳,香港市场仍是境内企业IPO的重要选择。
近日,北交所受理了新一批企业的IPO申请,山东农大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农大科技)就是其中之一。《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农大科技于2024年9月10日在新三板创新层挂牌,挂牌尚不足4个月,按照相关规定,公司须在北交所上市委员会审议时连续挂牌满12个月。
自2021年10月预披露招股材料以来,云峰新材的IPO进程已历时三年,目前因财报更新问题处于“中止审核”状态。2023年6月,云峰新材收到上交所的审核问询函,但至今未披露回复内容。公司主要产品为人造板、木地板及定制家居等,其中人造板为第一大主营产品,记者注意到,商标授权模式下OEM供应商销售的人造板数量远超公司自身销量。
国内知名三方钢铁交易数字化平台企业找钢集团欲通过De-SPAC模式在香港上市。其上市之旅曲折,曾递表冲刺港股上市,后主动中止。2023年8月启动De-SPAC模式,虽被认为可能首家上市,却两次失效,前段时间再更新招股书。找钢集团2012年初成立,以钢材为切入点,打造科技服务体系。2021年至今累计亏损超11亿元,公司转型后仍未扭亏,今年将重点放于国际交易业务,该业务主要通过自营模式进行。
“六代机”公开,成飞集成涨停?? 真正造飞机的成飞还没上市,他造车的兄弟公司先涨停
两度挂牌新三板的深圳西普尼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普尼),最新的选择是冲刺港股IPO,并于近日递表港交所。2023年,西普尼既是中国最大的金表品牌,亦是中国最大的足金手表品牌。这家国内“金表一哥”,收入依仗一级经销商,但公司与一级经销商的商业关系严格来说是买方与卖方的交易。
在今年5月终止科创板IPO的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轩竹生物),近期递表港交所IPO,转战港交所主板市场。比较科创板IPO和港交所IPO的两份招股书,轩竹生物的员工人数已从2022年三季度末的405人降至2024年6月末的213人,研发人员数量从338人降至119人。此外,轩竹生物的高管和核心研发人员方面也已出现了一些变化。
近日,华之杰冲刺主板IPO已更新提交财务资料。该公司业务面向锂电电动工具、消费电子领域,2022年、2023年营收连续下降。其主要终端客户为百得集团和TTI集团,存在依赖风险,而和而泰、拓邦股份这两名竞争对手位列其前五大客户。此外,华之杰预付1610万元购房遭交付延期,因开发商资金周转问题,预计2024年底完成交付。
12月20日,绿茶集团披露港交所招股书申请文件,这已经是其第五次冲刺港股IPO。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3年,在中国休闲中式餐饮品牌中,绿茶集团则在餐厅数量位居第三,总收入位居第四。前三季度,绿茶集团实现营收29.2亿元,同比增长7%,期内利润为2.85亿元,同比增长10.47%。而人均消费为57.7元,翻台率为3.05次/日。
禁售期变3个月,港股要变天了? 港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捡漏”优质次新股的机会来了!
2024年12月,极智嘉递表港交所冲刺IPO。报告期内,公司收入、毛利率提升,但持续亏损,大部分收入来自境外市场,且客户多为欧美日韩公司。公司认为在研发、销售及营销等领域投资至关重要,2023年研发开支下降系策略性调整。
截至2024年12月19日,A股市场共有430家公司终止IPO申请,创下历史新高,其中创业板占比35.12%。终止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半导体、汽车和光伏等。部分终止公司或者转战港股IPO,或者选择被上市公司收购。此外,监管层对已撤回IPO项目“一查到底”,年内有26个项目被处罚或警示。
泰德医药正在冲刺港股上市,公司自称是全球第三大专注于多肽的CRDMO,但2023年收入和利润双双下滑,且对大客户依赖程度较高。公司市场份额仅1.5%,海外业务收入占大半,美国是重要市场,地缘政治风险不容忽视。此外,泰德医药主要附属公司中肽生化曾被“高卖低买”,备受市场关注。
市值管理《意见》公布,央企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