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成都:不容易,不将就

    每日经济新闻 2019-12-27 22:18

    这两天,成都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召开,除了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决定》之外,会上总结了2019年的工作内容,并公布了对2020年的最新部署。概括来说,成都的2019年不容易,2020不将就。

    每经记者 杨弃非 余蕊均 程晓玲    每经编辑 杨欢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作为第八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的举办地,成都在年终岁末又狠刷了一波“存在感”。

    三国文化、川菜美食、创新活力,借这场“主场外交”,成都被全世界看见。对于一个志在成为“世界城市”的中国城市而言,无疑是重要一程。

    就在今天,成都新开三条地铁,线网运营里程突破300公里,根据不完全统计,排名全球前十五位。除了里程数的增长,对成都人来说,终于迎来第二条贯通南北的骨干线路,有望缓解地铁1号线的拥挤度。

    无论发展格局还是日常生活,似乎都在预示来年的利好。

    这两天,城叔去到了成都市委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现场,除了审议通过的《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决定》之外,会上总结了2019年的工作内容,并公布了对2020年的最新部署。

    概括来说,城叔的感受是2019年不容易,2020不将就。

    2019不容易

    连武汉都在讨论“成都速度”

    图片来源:张建 摄

    这一年,宏观环境复杂严峻,微观环境困难重重。

    当成都在会上宣布,今年将超额完成经济增速目标,并“有望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8%以上”时,所有人,无不感叹,道一句“来之不易”。

    成都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社治委常务副主任薛敏说,这样的年度成绩单应该打高分;

    企业代表、新希望集团副总裁张明贵说,这样的势头增强了发展信心,面对下行压力,“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此前,成都的“稳定”就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今年前三季度,深圳等城市出现经济增速下滑,而成都则以8.1%的速度领跑副省级城市,不仅如此,外界更惊喜地发现,这座西部城市自2017年一季度以来,GDP增速始终保持在8%以上。

    难怪张明贵说,前几天到武汉出差,大家还在讨论“成都速度”。

    的确,于人于已,在三年时间里始终保持又快、又稳,跑出一条“直线”,真·不多见。

    2017-2019年三季度成都GDP总量及增速

    熟悉成都发展历程的朋友可能知道,2017年以来,成都开始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随之而来的是经济工作组织方式的转变。反映到数据上,投资、消费、进出口“三驾马车”今年均有不错表现。

    其中,外贸进出口属于“超额完成”。

    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成都外贸进出口总值实现5283.1亿元,同比增长17.2%,远超预期的同时,更“首次成为西部地区外贸’第一城’”。

    事实上,自2016年底止住外贸进出口“双降”势头、进口增速首次位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以来,成都外贸增速始终保持着高位增长。早前也曾有观察人士指出,西部外贸“第一城”竞争愈发激烈,年内或易主。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以来,西部城市开放度大幅提升,“买全球卖全球”的意识和能力都有长足进步。(猜你想看:西部大开发20年,谁站上开放潮头?)

    从成都的情况看,欧盟已成为其第一大外贸伙伴,东盟成为第一大出口目的地市场,预计今年对欧洲、东盟的进出口总额增速将分别达到48%、27%。可以说,向西、向南开放成效明显。

    在消费方面,成都今年1~11月社消零总额实现6780.9亿元、增长9.9%,预计全年增速可达10%,实现稳定增长。

    但大家可能没有注意,即便“爱买”如成都,稳消费也是承受着很大压力的——今年初,成都社消零增速曾一度下滑至8.4%,5月重回9%以上。

    这背后,自然离不开发展理念和具体策略的变化。不仅要发力首店经济、夜间经济等新兴消费,更要通过打造消费场景,激发更多的消费潜能。

    对此,张明贵还有一个更“大胆”的设想。成都能不能像巴西推广狂欢节、阿里打造“双11”那样,把整个城市打造为一个消费场景,面向全球开放、吸引全球消费?

    在他看来,通过这样一个产品的打造,可以将城市中的消费要素融合在一起,汇聚政府和企业、社会多方力量,共同促进城市内需和消费增长。

    2020不将就

    从4年未破20%,到一年“增长25%”

    图片来源:张建 摄

    纵观成都这些年的发展,可以从“年度主题”来窥探,2018年是“全面落实年”,当年的动员会直奔主题,会议仅持续52分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全面落实”。2019年是“营商环境建设年”,这一年成都的“好状态”,有目共睹。

    但若要行稳致远,在全球城市体系中形成更强大的竞争力,成都显然不能将就,还需要更高能级的创新能力。

    即将进入2020年,成都将以“创新提能年”为主题,具体怎么做?一个重要路径在于,加大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

    我们先看一组数据:

    2016年,成都全社会R&D经费支出289.07亿元,比上年增加31.5亿;

    2017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331.26亿元,比上年增加42.19亿,增长14.6%;

    2018年,全市共投入R&D经费392.31亿元,比上年增加61.05亿,增长18.4%。

    根据上述会议披露的信息,2019年,成都全社会R&D投入预计增长18.4%,而2020年的预期目标是“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25%”。

    也就是说,过去四年,成都R&D经费投入增速均未曾突破20%这条线,明年任务可谓艰巨。

    为什么要给自己设难题?我们换个角度,看看成都在16个“万亿级”城市中的位置↓

    注:郑州数据为郑州市科学技术局2019年6月公布的预计数据。

    R&D经费投入强度(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被认为是“创新型城市”的一个重要测评指标。2018年,北京以6.17%的研发强度继续保持领先,深圳的R&D经费总量虽然不如上海,但强度更胜一筹。

    而成都呢?去年R&D经费投入强度为2.56%,处于16个万亿级城市的后段班,即使在四川省内,也落后于绵阳(6.61%)和德阳(2.59%),仅排在第三位。这样的表现,让人很难和她的经济规模、具备的科研资源“划等号”。

    事实上,过去两年,成都聚焦“新经济”,在产业发展和企业培育上均取得了一定的创新成效,有一种说法是,以新经济为突破口,不仅是要实现“弯道超车”,更是希望“创造新赛道”,构建新的竞争优势。

    但和国内外先进城市相比,成都的创新之路依旧面临挑战。

    用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的话说,成都目前创新生态能级偏低,缺乏行业引领者和标杆企业,我们一说深圳能说一堆企业,华为、中兴、腾讯,一说成都,标志性企业是谁说不出来。

    此前有数据显示,北京的研发经费约80%来自科研院校,深圳则90%以上都来自企业。在成都,2018年企业、政府属研究机构、高等学校R&D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4.2%、7.5%和14.1%。

    在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党组书记卢铁城看来,成都R&D投入不够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研发投入还不够。“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是企业,而企业一个重要的能力建设就是创新能力建设,创新能力的真正抓手就是增加(研发)投入。”

    卢铁城特别提到了华为——因为有足够的研发投入,能够开展很多基础研究,很多创新技术走到了全国甚至全球前列,进而也能应对很多挑战。

    下一步如何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卢铁城认为,一是要充分利用政府减税降费的红利,同时,可以通过财政支持体系,“以小博大”撬动企业投入,当然,还要形成“依靠创新驱动促进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些都可以探索。”

    没有研发投入就没有创新成果产出,对成都而言,一年“增长25%”虽有难度,但不提高,未来势必影响城市竞争力。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2020年成都要以“创新提能年”为主题了。

    2020不简单

    “用脚投票”选出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图片来源:张建 摄

    大城市的规模效应挡也挡不住。先发城市经验表明,只要城市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就业岗位必然增加、人口规模必然扩大。

    2019年,成都全市户籍人口达到1500万,居全国第2位。

    在常住人口和服务人口方面,成都也分别以1650万人、2183.47万人排在全国的第4、第5位。

    与此同时,这一年,新增服务人口超过55万。

    综合前两年的新增人口数据,成都做了一个测算,按年均50万人计算,到2040年左右城市服务人口就将超过3000万,若按现在的承载力,成都的宜居性还能保持吗?

    城市空间布局要调整、优化。

    可以看到的是,2017年以来,成都在龙泉山东侧动作频频,谋划着建设一座“新城”,希望引导城市人口向东去。有规划专家评价说,成都此举,是自己给自己找了个难题,但又确是长远利益所在。

    城市治理也需要更高水平,去满足一个“复杂城市”里不同人群的多元需求。

    2017年8月,成都在全国率先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其主要职能就是推动城乡社区治理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

    对于每一个生活在此处的个体来说,我们的确需要在一个可感知的空间尺度内,感受城市温度、分享发展红利。

    “社区”不再是过去的模样。两年来,到成都调研取经的城市不少,而在薛敏看来,要始终保持强烈的紧迫感,“现在走在前面,不能保证未来就一直在前面。”

    上个月,成都赴上海考察学习,期间走访了古北国际社区——在这里,61名中外议事员共同组成的议事厅,让自治、共治理念融入社区治理的“细枝末节”。

    这个居民中境外人员占51%的社区,不仅依据国际社会通行准则制定了“文明养宠公约”,还组建了“洋啄木鸟队”,自治热情被充分调动,国际化也不再刻意,有效的治理造就了全国国际化社区的范本。

    一个重要信号是,今天闭幕的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建立完善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现代治理体系的决定》,明确了城市治理工作的下一步方向。

    应该说,成都被越来越多人“用脚投票”选了出来,不是没有原因的。

    当然,人来了,还得留得下。

    就业数据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成都市人社局局长苏鹏透露,近三年,成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年均保持在27万人以上。

    “富士康、英特尔、京东方等重点企业用工规模不但没有降低,年均增幅还超过了10%,今年比去年增长18.97%;118家涉美重点企业用工规模稳定在30万人左右,岗位变动率在1%左右。”

    除了重点企业,目前活跃在城市各个领域的新经济企业已达36万家,新经济成为成都就业新的增长点。

    宜居宜业从来都紧密相连,拼命工作和优雅生活并不矛盾。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希望给人以“理想生活”,城市工作就丝毫不能放松,唯有持续增强城市经济和人口的承载能力,才能继续“稳中向好”。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3版权合作电话:021-60900099。

    上一篇

    成都青白江的贸易位势提升之路

    下一篇

    助力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2020成都新春欢乐购正式启动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