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何以为“广” | “名不副实”的城市
广州,广不广?字面上看,广即广阔。作为全国经济第一省会,广州的广阔似乎无需多言。但事实上,广州生来就不是一个“大市”。追本溯源,秦朝时,“初代广州”番禺城建成面积仅约0.05平方公里,才约7个足球场大小。广州古城墙...
科创搭桥、校友携手,共谋成都科创新活力
“电子科技大学已培养24万余名优秀人才,广泛分布于珠三角、长三角、川渝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地区,其中8万多名在深圳创新创业。”“恳谈会”一开始,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孔令讲就抛出这样一组数据。
跨区域培育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人工智能、氢能成焦点
1月17日,“湾区↔成都新质生产力推介发布会”在鹏城深圳、活力湾区举办,这也是成都市2025年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首场推介会。“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氢能产业属于长坡厚雪新赛道,也是成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成都希望就这三大前沿领域,加速推动与湾区陆海产业的深度融合,打开产业跨区域合作的新局面。
一趟动卧,如何打开成都与湾区产业新链接?
赶着节前,成都借与深圳常态化开行动卧列车的契机,向粤港澳大湾区展示着自己的“创新动力和市场潜力”,当然也拿出了推动两地交流合作的诚意。为期5天、系列活动共计16场、多位领导出席、11个区(市)县开展专题活动、与华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成都市新年首站投资促进系列活动(以下简称“投促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举行。
沿海高教洼地,能否诞生中国版“斯坦福”?
经过多年等待,在教育部新近公布的拟同意设置本科高校名单中,终于出现福耀科技大学的身影。这意味着,福耀科技大学即将在今年实现招生。背靠颇具传奇色彩的福耀玻璃及其创始人曹德旺,福耀科技大学从不缺话题,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点,莫过于“对标斯...
沿海高教洼地,能否诞生中国版“斯坦福”?
福耀科技大学从不缺话题,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点,莫过于“对标斯坦福”的宏大目标。斯坦福的成功,离不开与硅谷的相互成就。而福耀科技大学所在的经济大省福建,一度被坊间称为“高教洼地”,面对近年来不断加剧的产业转型升级压力,急需补足科创引领的前半篇文章。从这个意义上说,要想圆梦“斯坦福”,需要的不止是福耀科技大学的努力。
“国考”揭榜,谁进位,谁退出?
不久前,商务部完成了2024年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对229家国家级经开区2023年度综合发展水平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公布了综合水平TOP30和实际使用外资、进出口总额的TOP10园区。苏州工业园不出意外成为高举榜首的“定盘星”。而在其之后的园区中,绝大部分来自东部沿海省市,仅湖北武汉经开区、四川宜宾临港经开区和陕西西安经开区为中西部省份赢得一席之地。
中国新一轮汽车革命将至,为何成都能成为“主场”?
成都一直是全国重要的汽车消费市场。被多名与会者共同提及的是,去年9月开始,成都超过北京成为全国汽车保有量第一城。而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朱西产看来,中国汽车产业已经赢得了电动化革命,必须马不停蹄地进入智能化的下一场“战役”。而在此轮竞争中,成都正手握胜出的机会。
苏州工业园区城市发展研究院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春昕:发展未来产业园区要做到因地制宜,放权赋能
张春昕表示,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平台这一点难以复制,但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对自身的精准定位和对外部环境的及时应对,是具有可复制性的。
成都携手海南,推进“椰蓉”开放平台产业协同发展
在2024第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秘年会成都嘉年华上,成都市对外开放合作促进中心与海南国际经济发展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推动成都与海南自贸港开展开放平台产业协同合作。据介绍,双方将加快推动两地跨区域贸易互通、项目互促、品牌共创和机制共建,在更大范围构建产业生态,为新时期跨区域产业协同开放探索新路径。
芬兰驻华大使明凯:从芬兰式“木屋”和“雪屋”,如何窥见中芬合作机遇?
就在今年10月,芬兰总统斯图布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关于推进中芬面向未来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工作计划(2025-2029)》对外发布。中芬将有哪些合作重点?仅一个月后在成都举办“芬兰周”活动又意味着什么?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预算工委开展“穿透式”预算审查监督专题调研
调研组围绕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2025年预算草案编制情况等召开座谈会,分别听取农业农村厅、经济和信息化厅、水利厅预算执行情况汇报,详细了解存在问题,提出整改要求,促进部门增强预算约束,按照当年预算安排加快执行进度,规范预算管理,统筹谋划编制2025年部门预算草案。
全面深化改革“加码”,成都如何出招?
《决定》分别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领域改革、完善安全发展体制机制、加强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进行安排部署,共提出24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