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GDP全省第一 四川加力推进攀枝花探路“共富”
自2022年12月《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印发以来,四川聚焦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支持攀枝花市加力加劲、大胆探索,扎实推动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建言四川地灾防治、燃气管理、环境保护,人大代表有话说
3月27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围绕修订《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四川省政府《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等议题,与3名全国人大代表、15名四川省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
四川拟立法为“健康”护航
为何要立法为“健康”护航?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文金表示,当前,慢性病已成为全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肥胖、近视等问题日益突出,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等。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魏后凯:缩小城乡差距核心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千方百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今年全国两会,DeepSeek是被代表委员们热议的绝对“顶流”。面对席卷而来的“人工智能+”浪潮,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又将呈现何种走势?全国人大代表魏后凯认为,新的技术、新的生产力往往会在某一些行业、某一些地区率...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魏后凯:缩小城乡差距核心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千方百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面对当前的“数字鸿沟”,魏后凯建议,尽快推动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治理向农村地区转移,提高农村居民的科学文化和数字素养,提高他们在全社会数字化转型中的适应能力。“我们现在要缩小城乡差距,核心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他同时提醒,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千万不能遗忘农村、遗忘农业,一定要千方百计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遵义市市长黄伟:迈上“5000亿”新台阶,推动建设西部领先的现代化强市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黄伟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记者专访时表示,遵义将牢牢把握“伟大转折地”历史地位和“省域副中心”战略定位,牢记嘱托、苦干实干,以发展实绩纪念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同时,望向2035年,遵义要“推动全市经济总量迈入全国百强城市前50位,努力成为西部领先的现代化强市”。
专访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郭树清: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可更多投向人口高质量发展
“投资于人”作为一个新热词,引发社会关注。3月5日上午,李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服务于民生,形成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在浙江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政经济委...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梯度培育体系,担起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
翟刚表示,我们将继续以先进制造业集群为核心,支撑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同时,以优化梯度培育格局为抓手,加快构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体系,不断夯实支撑四川产业特色化发展的基本盘,充实新的国家集群后备军。
四川代表团全团建议,为何“盯上”嘉陵江?
为打通“铁转水”等多式联运卡点,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四川代表团建议相关部门推进航道全线达标攻坚并达到规划三级航道标准,加快嘉陵江最后一级井口枢纽和第一级水东坝枢纽前期工作并推动开工建设,将嘉陵江航道有关工程纳入“两重”建设支持范围,推动嘉陵江航道提级扩能。
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今年将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今年全国两会,“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不仅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也引发代表委员热议。对此,全国人大代表,最高检党组成员、副检察长葛晓燕在接受《每日经济新...
泉州市市长蔡战胜:民营企业家爱拼敢赢的劲,让我们有信心为经济大省多作贡献
得益于民营经济的强力支撑,泉州2024年GDP同比增长6.5%,增速在全国万亿城市中居第一。当前,面对愈发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泉州如何稳中求进?下一步将如何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更比一年好”?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日前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市长蔡战胜。
四川代表团开放日:“哪吒”撑满全场,释放两大信号
从会场门口的电影海报,到文创展示区哪吒携“众仙”抢占C位的系列手办,“顶流”的亮相让四川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现场氛围格外活跃。《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现场注意到,在90分钟的记者提问环节,哪吒也是毫无疑问的“高频词”。从一骑绝尘的票房到文旅消费热潮,再到整个数字文创产业生态和硬核科技支撑……“哪吒”贯穿始终,开放四川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绵阳市市长李云:发挥中国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四川省域经济副中心
今年是中国科技城建设25周年,绵阳将如何因地制宜尽展所长?科技城优势又将如何助力其建设四川省域经济副中心?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日前在全国两会现场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绵阳市市长李云。
第五次提交联合建议 川渝两省市代表团聚焦“科技创新中心”
自2021年全国两会以来,川渝两省市代表团已先后就长江上游航运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川渝能源保障一体化建设、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等方面向大会联合提出建议。第五次联合建议,川渝为何对准“科技创新中心”?
助力高质量发展 四川省人大全面启动2025年代表建议办理工作
2月27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交办会在成都召开。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共有534名代表提出建议1318件,代表建议总数、代表人均提出建议数均创历史新高。建议涉及教育、科技等多方面,优化营商环境等也是关注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