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新国内知识产权维权纪录后 四川省人大代表唐印有话说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始终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乎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深刻影响着产业技术革新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唐印表示,同质化竞争背后往往关联着“低价”“恶性”之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质量,未来需要用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创新技术,引领高质量发展,并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
“开门审预算” 四川省人大代表专题审议预算草案
“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各位代表能够详细了解过去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今年的预算安排情况,详细了解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情况,并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诠释好、引导好、审议好今年的预算报告和草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礼在会上表示。
四川省政协委员吴长江:加强“艺术乡建”,拼出“四川图景”
吴长江提到,接下来,他将结合时代主题创作更多作品,拓展国际传播“朋友圈”,解锁国际传播“熊猫热”,促进巴蜀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叫好又叫座”,让四川故事讲得好、传得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编织四川拥抱世界的桥梁纽带,在助力治蜀兴川的实践中提升政协委员的贡献率。
“北欧的三文鱼”为何被写进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北欧的三文鱼最快48小时可从捕捞地端上成都餐桌;2025年,要持续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打造三文鱼、榴莲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中心。”1月20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两万余字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在总结202...
“北欧的三文鱼”为何被写进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的四川省政府工作报告两次点到“三文鱼”,并进一步明确打造这一特色单品全国集散中心的任务。不少代表委员感叹,四川外贸重回“万亿俱乐部”背后,需要如此多具象化的产品和精细化的改革做支撑,而全方位推进四川开放发展,势必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三文鱼”恰恰是可以“搅动”全局的突破口。
破解“重建轻管” 四川明年将施新法护航“天府粮仓”
据悉,《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条例》共6章38条,包括总则、规划与建设、管护与利用、保障与监督、法律责任、附则。值得注意的是,其按照地形地貌、水源条件、障碍因素等,因地制宜将四川全省划分为五大类区,规定分区建设模式。
推进防灾避险安全转移 四川立法落实经费保障
作为2024年年度立法计划之一,《四川省防灾避险人员安全转移若干规定》首次以法规形式明确个人、相关单位、地方政府等主体的责任义务,规范应对灾害的具体行为,让防灾避险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四川进一步做好避险转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投资3.7万亿元 川渝“圈”定2025年重点合作项目
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第2个5年新征程开局之年,川渝两地将接续实施3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3.7万亿元,年度投资4290亿元。12月30日下午,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十次会议在重庆举行。在会议...
专访尹稚:为中低收入群体“减负”,需要政府投入搬走“新三座大山”
尹稚在受访时提到,县城发展首先得有产业,需要因地制宜找到比较优势。他表示,县城之所以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不是因为它承载的人最多、创造的GDP最大,而是因为“粮食要有人种、边境要人守、乡村要人振兴、生态要人守护”,这几个作用是其他地区无法替代的。
把握机遇期,四川如何“挑大梁”?
当前,一个不能忽视的有利条件在于,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带来的战略机遇,将为四川运筹高端资源提供重大牵引,提升其在全国发展版图中的优先级和竞争力。而这有望进一步推动四川由“大”变“强”,在承压前行中,更有力地撑起中国经济“第四极”。
931家产业园区“摸底”,谁在改变城市未来?
从“立足地”来看,“未来力”Top30园区分布在北京、上海、成都、杭州、深圳、广州、武汉、苏州、常州等14座城市,其中北京、上海各有7个产业园区上榜,成都、杭州分别以4个、2个产业园区紧随其后。
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刘学东:科技成就媒体未来
在11月14日举行的“2024智媒体50人成都会议暨每经20周年财经媒体峰会”上,每日经济新闻董事长、总编辑刘学东向与会同仁分享了自己对媒体转型的思考,明确表示“新闻决定影响力,科技成就媒体未来”。
谁在“加码”成都?
制造,制造。这座志在成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西部城市,正在谋划一种新的特质。
从新遇见科学,成都迎来“转折点”
“发展想象力就是发展生产力”
专访 | 清华同衡规划院副总规划师卢庆强:国土空间规划突出理念转变,从“为增长而规划”走向“保护和发展并重”
卢庆强指出,整体上看,国土空间规划向强调生态文明导向的理念转变,从“为增长而规划”转向“保护和发展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