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后,《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还在继续改写全球影史。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截至2月21日,《哪吒2》总票房(含预售)已突破128亿元,位居全球电影票房榜第8。如果票房是商业的勋章,那么《哪吒2》全球出圈,则是一场技术与文化的双重加冕。作为实至名归的“国漫之光”,其成功密码不仅在于“东方英雄”的叙事共鸣,更藏匿于1948个特效镜头的毫厘之争。这背后,是138家中国头部制作团队的合力托举,视效总监石超群称之为“动画界万鳞甲”。
2024年,国内多个城市大型商超掀起“爆改”风潮,旨在争夺市场份额。西安民生百货解放路店,这座自1959年开业、被誉为“西北第一楼”的老牌百货商场,也于近期发布了升级改造通知。由于消费需求升级和线上渠道的崛起,以及赛格、SKP等新式商业综合体的竞争,民生百货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重焕生机,民生百货解放路店计划在2025年7月以“民生·JF103”全新形象亮相,打造市内首家24小时“双首层街区MALL”。此次改造不仅涉及建筑结构和业态调整,还结合了商务办公功能,形成了三大业态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与此同时,与之毗邻的民乐园步行街已完成改造,未来两者将形成联动效应,重新汇聚解放路的人气。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民生百货正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寻求转型与重生的机会。
2025年2月7日,西安市雁塔区青龙寺板块两宗共计74.67亩的居住用地成功出让,由陕西保利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17.01亿元底价摘得。这两宗土地位于西安城南核心区域,临近大雁塔和曲江新区,地理位置优越,周边配套设施成熟,但因城中村密布,改造难度较大。保利自2020年接手青龙寺城改项目后,积极推进该片区的城市更新工作。此次拿地标志着保利天瑞项目的正式启动,旨在通过高标准规划,打造集住宅、商业、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社区。项目总建筑面积约249.51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超110亿元,涉及铁一村、铁二村等多个村庄的拆迁安置。保利凭借其在城市更新领域的丰富经验,致力于平衡古寺庙与现代化商圈之间的和谐发展,满足市民对这片“精神文化地标”的期待。该项目不仅是西安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成为推动雁塔区乃至整个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2024年,渭南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157.73亿元,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国和省级平均水平。渭南三产结构优化为19.8:26.5:53.7,第三产业占比过半,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速达47%,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58.8%。粮食产量首次突破260万吨,连续五年居全省第一。消费结构升级显著,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增长12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至816.5亿元,乡村消费增速是城镇的2.5倍。此外,旅游业发展迅速,春节期间景区接待游客196.33万人次,收入2366.09万元。工业增速最高,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3.2%。渭南依托“三线”建设奠定的工业基础,推进西渭融合,加强与西安的产业链协同,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在现代社会,非遗匠人肖云峰正努力探寻秦漆这一古老技艺的新生之路。秦漆源于天水,发祥于秦岭腹地,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从西周祭祀礼器到秦朝宫廷用具,其“上黑上红”的独特漆色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2018年起,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肖云峰通过家族工作室完整保留36道工序,并在西北大学开设课程,将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培养出200多名专业匠人。面对工业化冲击和市场认知混乱,他推出漆艺首饰系列,融合3D打印技术降低成本,同时开展“漆园研学”项目,让更多人亲身感受割漆、制胎等工序。肖云峰致力于构建文化认同,推动秦漆在坚守与创新中焕发新生。
2023年,西安太阳庙门的TakeFive阳台音乐会因一段12秒的短视频意外爆火,迅速登上西安热搜榜首。这场原本仅为朋友间小型开业活动的弦乐四重奏演出,在主理人李彩及其团队的努力下,逐渐成为每周六下午5:45的常态化公益演出。音乐会打破了音乐厅的距离感,观众可以近距离欣赏小众乐器与传统非遗艺术,如手风琴、尺八、秦腔等,多元音乐风格在此交融。李彩原为媒体人,后转型创业,将酒吧打造成集下午茶、鸡尾酒、西餐厅于一体的综合体,二楼阳台成为音乐会舞台。面对初期的诸多挑战,团队积极应对,通过创新策划和资源整合,使音乐会成为西安独特的文化名片,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参与,重塑了年轻人的社交方式,展现了西安多元包容的城市魅力。
截至2024年12月,西咸新区在西安市乃至陕西省的经济版图中崭露头角。过去一年,西咸新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450家,占全市第一,GDP达到941.2亿元,同比增长5.4%,高于全省和全市水平。西咸新区市场主体总量达85.28万户,同比增长14.03%,新增市场主体20.19万户,占西安市新增量的46.88%。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西咸新区对新兴产业的迅速布局和政策支持。例如,西咸新区率先出台氢能产业政策,引入及培育氢能企业65家,并启动全域智能驾驶商业化试点。此外,西咸新区还与西安、咸阳共建8条重点产业链,承接两地产业溢出项目,形成错位互补的发展格局。作为国家级新区,西咸不仅承担着创新试验田的角色,更通过高端医疗、教育、交通等资源的配置,为高端人才提供全方位保障,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2024年,咸阳以3001.27亿元的GDP和6.5%的增速拿下陕西增速第一,首次突破3000亿大关。其中,第二产业表现尤为突出,增加值达1113.69亿元,同比增长8.2%,尤其是能化、电子工业分别增长14.4%和8.7%。咸阳北部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110亿吨,年产量6000万吨)为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长武县和彬州市在前三季度GDP增速中分别达到13.2%和11.6%,采矿业对长武县的贡献率超过96%。此外,彩虹股份等企业的复苏也为咸阳经济注入活力,预计2024年净利润达12亿至13.2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速高达84.3%,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7%,民间投资增长20.2%。咸阳还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接待游客8602.93万人次,总收入577.38亿元。西咸一体化及西安交大的入驻进一步推动了咸阳的发展,使其在文旅、科技等领域焕发出新的活力。市长冷劲松强调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解决长期围挡等问题,彰显出政府改善民生的决心。
2024年,铜川以6.4%的GDP增速位居陕西省第二,仅次于咸阳。作为陕西省面积最小的地级市,铜川曾因煤炭资源枯竭陷入困境,但通过新兴产业布局与传统产业升级的双轮驱动,逐步摆脱“资源依赖”。铜川非能源工业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显著提升,尤其是铝基新材料、光电子和汽车装备配套产业链分别增长25.0%、39.2%和62.4%,推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5%。此外,铜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8%,增速全省第一,乡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铜川通过关闭落后产能、治理环境污染及“西研铜造”协同创新模式,实现了从“黑金”到“绿金”的跨越,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了宝贵经验。
2024年1月27日,人人乐(002336.SZ)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盈利4.1亿至4.6亿元,结束了连续三年的亏损。盈利主要得益于年底出售15家子(孙)公司股权及债券,录得投资收益约10亿元,其中2.21亿元转让款项在2024年最后一天到账。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人人乐仍预计亏损4.75亿至5.25亿元,显示出主营业务并未改善。为避免退市,人人乐采取了多项资产剥离措施。2024年12月,西安配销和西安高隆盛两家子公司分别以8.84亿元高价被剥离,买家分别为西安东和晨升和韩建信诚。西安东和由瑞鹏资产间接持股,与人人乐第一大股东存在关联关系;韩建信诚则由陕西君研投资成员控制,其购置核心资产意在等待增值后转手获利。尽管如此,人人乐仍面临供货商集体诉讼、顾客稀少等问题,经营状况未见好转。目前,人人乐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能否按时收到剩余款项并避免净资产为负值将决定其是否能够留在资本市场。与此同时,商场内的商铺主和员工对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继续观望中。
日前,榆林市委、市政府在《榆林日报》发表2025年新春贺词,回顾了2024年经济表现。2024年,榆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48亿元,同比增长6%,高于全国和全省增速,贡献全省GDP的21.24%,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西安。榆林凭借丰富的煤炭资源,巩固了“中西部非省会第一城”的地位,并向“万亿之城”目标迈进。过去十年,榆林GDP从2621.29亿元增至7548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4%。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占比76.5%。尽管煤炭市场波动,榆林通过发展煤化工、氢能和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逐步实现产业升级。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创新资本和人才回流,推动社会福利提升和商业消费领域发展。未来,榆林能否成功转型为技术创新源,将是其破局关键。
西安上新 | 烟火集萃处,西安 “味” 生活
西安上新 | 西安新商圈,嗨购“享”精彩
中贸广场、老城根、大唐不夜城、德福巷......新春佳节,西安各大特色街区纷纷“上新”,这些特色街区的火爆,不仅反映出西安消费场景的年轻化转变,更体现出文化与商业融合带来的强大消费驱动力。消费者不再满足于物质消费,更追求文化体验与精神满足,而这些街区正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见证着这座城市的年轻态蜕变。
1月20日,陕西省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陕西地区生产总值达35538.77亿元,同比增长5.3%。这一成绩在外部压力增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下尤为不易。增速呈现低开高走态势,尤其四季度受益于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经济加快提速。西安和榆林贡献最大,分别实现GDP13317.78亿元和预计超7000亿元。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成为主要支撑,特别是汽车产量同比增长19.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68.3%。消费市场也表现强劲,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8%,新能源汽车零售增长36.9%。着眼2025年,陕西定下不低于5%的增长目标,并将通过重大项目和新兴产业布局进一步推动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