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贺江华介绍,《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共29条,不设章节,主要包括促进川菜产业发展、推动区域协作和川菜国际化、加强川菜文化传承和弘扬、优化人才培育和创新发展等内容。
成都世运会将于2025年8月7日至8月17日举行,这是中国大陆首次举办的世界运动会,也是继成都大运会举办后,中国西部地区再次举办的国际综合性运动会。而本次围绕这场赛事的低空经济供需对接会,旨在推介市场开发及低空应用场景,并解读2025年成都市科技赋能世运场景成果转化示范项目申报政策,进一步释放以赛促用的新机遇。
4月23日,由四川省经信厅主办的2025氢能产业大会暨四川省氢能产业链供需对接会在成都举行,四川省经信厅二级巡视员罗明现场透露,四川正抓紧编制《四川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5—2035年)》,进一步精准指导全省各地因地制宜发展氢能产业。
4月23日,四川省九部门联合启动“以净促稳”优化营商网络环境专项行动,将重点打击散布唱衰论调、传播虚假信息、无底线博流量、有偿撤稿删帖、集纳负面信息、雇佣网络水军、开展所谓“第三方测评”、侮辱谩骂,以及仿冒企业账号等9类网络乱象。
根据四川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一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930.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9.7亿元,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1464.7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4375.9亿元,增长6.1%。税电指数处于景气区间,一季度,全市税电指数为104.2,其中生产指数为104.9,销售指数为103.6。
4月18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每经智库承办的“全球联动·产业互动”动漫产业国际沙龙在蓉举行。本次活动聚焦中日动漫产业联动与合作,探讨成都如何打造国际一流动漫产业基地,吸引了多位来自中日两国的动漫企业代表、专家学者及行业资深人士参与。
自2022年12月《关于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的意见》印发以来,四川聚焦缩小区域、城乡、收入“三大差距”,支持攀枝花市加力加劲、大胆探索,扎实推动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4月11日,在由成都市商务局主办的2025“成都首发季”启动仪式上,《成都市推动首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现场发布,力争到2027年底,落地各类首店累计达6500家,引领成都建设“潮流文化策源地、时尚生活引领地、前沿科技孵化地、智能制造领航地”。
近日,四川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从加快消费恢复提振、帮助企业降本减负、推进企业快速成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4个方面制定21条措施,从供需两端发力,畅通经济循环。
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的《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是四川省首部地质灾害防治地方性法规,对进一步提升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系统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夯实筑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安全底板,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4月8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执法检查动员会,明确将于4月至5月分赴成都市、阿坝州、甘孜州、宜宾市、泸州市开展实地检查,同时,委托自贡等16个市(州)人大常委会同步对本行政区域内长江保护法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这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指导,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四川省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活动。四川希望以此汇聚政府、企业、资本三方力量,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市场化机制,遴选发现一批创新能力突出、市场潜力巨大、融资能力强劲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领域明星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落地。
3月27日,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围绕修订《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四川省政府《关于2024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等议题,与3名全国人大代表、15名四川省人大代表面对面交流。
为何要立法为“健康”护航?四川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唐文金表示,当前,慢性病已成为全省居民主要死亡原因,吸烟、过量饮酒、缺乏运动、膳食不合理等不健康生活方式较为普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以及肥胖、近视等问题日益突出,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式方法有待创新,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等。
《2025年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链发展工作要点》提到,力争2025年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加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成都将打造人工智能特色产业园、培育细分产业集群、建立“AI明日之星”企业培育库、设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基金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