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巩强新作《数字未来:文化创意与明日商业》出版。巩强表示,“数字文创”既是名词,指以数字技术和文化资源为基础的新经济形态;更是动词,代表用数字手段重塑文化生产消费全过程的革新机制。巩强建议,文创从业者需具备系统性思维,在“内容-技术-运营”中找到平衡,敢于创新,以商业逻辑实现情怀落地。
沪渝蓉高铁武宜段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是沿江高铁全线首个开工的项目。待联调联试完成后,线路将转入试运行阶段。届时,铁路部门将会根据试运行情况择机正式开通。该线路通车后,将与汉十高铁、汉宜铁路、襄荆高铁等,共同形成汉襄宜“金三角”高铁环线,汉襄宜三地实现1小时互通。
安徽狂奔 不只靠汽车
中部六省 湖北领跑
2025年5月16日,由成都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指导的“‘让爱育未来’——2025成都‘蓉城家长季’”活动将在四川天府新区拉开帷幕。活动聚焦“家校社协同育人”,邀请李玫瑾、杨咏梅、龙迪等专家,探讨情感教育、技术赋能和能力培养。活动设三大专场分享会,破解各教育阶段难题。此外,“蓉城家长季”将构建“政-校-企-家”教育生态圈,延续品牌活动,让“家校社协同育人”理念更深入人心。
活动现场图片来源:成都市成华区提供5月14日,“赏荔品香浪漫电白”2025电白文化旅游(成都)推介会在成都成华区举行,文旅企业及媒体齐聚一堂,共谋文旅合作新机遇。现场,成都市成华区文化体育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推介会...
场景创新清单发布现场图片来源:“成都新津”微信公众号5月14日,在成都市新津区2025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上,2025年首批场景创新清单正式发布,覆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城市、绿色食品、智能装备、数智融合”6大领域、...
不完全统计,至少14条高铁项目有望在年内通车,合计里程近3000公里。其中,辽宁、贵州有望凭借沈白高铁、盘兴高铁完成“市市通高铁”目标,成为全国第11个、12个晋级省份。除此之外,在这股高铁冲刺热潮背后,还有哪些新趋势?
河南提出,要用3年左右的努力,实现“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入榜企业数量与全省经济规模更加匹配”。作为全国第六,中部第一经济大省,河南在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公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中,共有13家企业上榜,数量居全国第10位,中部第2位。排在前面的湖北,已是连续7年稳居中部第一。
2024年新津区民营经济占GDP比重达66.3%、排名成都第1位。
此次任务实现全球首个太空计算星座“零”的突破。
搭建产融对接平台,提升行业吸引力,助力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将每年统筹安排3亿元省级资金专项支持低空经济发展,对具有示范效应的应用场景最高补助60%,支持链主企业推动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展,最高奖励2000万元等。从场景落地到产业链打造,可谓一场真金白银式的“押注”。
多条跨境铁路迎来集中突破,不仅为中国向北、向西、向南打通多条关键通道,也为边疆省份带来巨大的机遇。在时代的变局中,内陆有望形成若干“国际枢纽”,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六市拟统筹推进中部地区“三纵四横”高铁网建设,实现武汉至太原4小时直达,武汉至南昌1.5小时直达,武汉至合肥1小时直达。南昌市代表称,在高铁方面,将共同争取国家支持,有序推动长昌(九)、武咸昌等铁路纳入国家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