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人才争夺战的背景下,是否有政府扶持政策的帮助,对于高校、企业是否能大规模、高质量地引进博士后,具有重要作用。深圳、杭州、重庆等城市,都充分认识到了博士后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制定了针对博士后的普适性的一揽子支持政策。但成都这方面的重视程度和支持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杨明表示。
未来的绿色城镇化,面对技术、制度等方面的多重挑战,王凯强调,一定要处理好不同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关系,以及与人民幸福生活的关系。
活动现场,“成渝高精尖人才开发引智共享平台”正式亮相,全市重点项目人才供需对接集中签约。成都市招才引智新场景新产品清单重磅发布,面向全球释放300+人才发展机遇。
“巅峰极客”网络安全技能挑战赛自2018年首届举办以来,已成为国家级网络安全知名赛事品牌。
生物医药产业是成都高新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成都高新区生物医药规模突破600亿元,在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综合排名中位居第3,成为全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高地。
9月26日,以“引智引才乐享成都”为主题的——2021成都新经济“双千”发布会产业功能区引智引才专场活动即将在成都市金牛区都市工业港拉开帷幕。来自产业功能区“引智引才”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将齐聚蓉城,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成都分院常务副院长孔繁臻、斯洛文尼亚缘汉学会秘书长司马文斐将从国内国际的视野,聚焦提升高能级人才聚集水平、打造高水平人才发展平台、培育人才创新创业生态。
“当前正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攻坚期。”张兵表示,必须以问题为导向,“找到短板,抓住空间发展的矛盾冲突,针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等重大课题,提出科学的、以人为本的规划解决方案”。
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现有的标准、规范、财税等政策体系都是“冲着新建开发来的”,缺乏城市更新必要的政策支撑。“所以试点先行,让大家试试,成熟之后上升为国家的政策。”黄艳说,今年的一项重大工作就是起草城市更新的顶层设计。
《求是》杂志公布了21座超、特大城市常住人口的性别结构,其中,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排名前五的城市中,广东省占据4席,分别是东莞、深圳、佛山、广州,仅沈阳、大连两座东北城市性别比低于100,即女性人数多于男性。结合此次数据,对比过去十年间不同城市的性别结构变化,看看哪些城市在上升,哪些城市下降,差异因何形成?对地方发展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从发改委最新表述来看,此次试点名单进一步扩容,浦东、湖北新晋入围。
现场专家表示,碳中和涉及到工业转型、产业发展、学科建设等方方面面,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创造颠覆性的技术,才能实现“双碳”目标下的绿色发展。
近年来,青羊区借助自身丰富的文博资源优势,大力推进文博创意产业发展。
峰会现场,还有新希望鲜生活西南总部及数字化柔性食品生产基地、魔筷科技食品直播电商西南总部、四川农业大学教学实践基地等8个产业化项目签约。
对于长江中游城市群来说,曾经近在咫尺的“第四极”愿望落空之后,联手打造中国经济“第五极”,已经不能再等。近期,鄂湘赣三省高层频繁互动、《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合作文件出台,中三角合力迈出关键一步。抱团崛起,意味着任何一方都不能掉队,江西、南昌省市层面全力提速,做强中心之意更加迫切。
伴随着城市单轨项目建设,芜湖已吸引众多轨道交通配套企业陆续落地,一个产业链集群逐步形成。回过头去看,芜湖当初的选择也更多了一层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