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四川省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李纯聚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系列建设性建议。她强调加强县城高质量建设规划,依据相关意见选择示范地区重点发展,还指出要借鉴先进经验,打造全产业链,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同时,她关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关键领域,建议实施五大行动、加快市民化进程、深化科技协同创新等。
根据四川市(州)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4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51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40.1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6752.9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16218.3亿元,增长6.0%。
1月20日,四川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施小琳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2024年的重点工作,并给2025年工作划重点。从成绩看,2024年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高于全国0.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超过6.4万亿元,保持全国第5位。从目标看,今年预期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以上,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成都并不缺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尤其是生物医药和航空航天两大产业,已形成特色优势,这两个产业去年正式入围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具备代表国家参与世界竞争的能力。建议成都在已有基础之上加力加效,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园区为切入口,培育形成新的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坐实“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
今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深圳此前提出,大力支持重点产业、重点产品、重点集群、重点企业加快乃至超常规发展,形成全市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新支柱新动能。去年10月,深圳三个重点产业办公室同步亮相,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人工智能产业的“优先级”被提升到最高级别,显示出推进产业发展的决心。
《白皮书》构建“绿色城轨、智慧城轨、融合城轨”三位一体的科学发展体系,全力推动轨道与城市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
2024年春节前夕,成都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外贸成绩单。全年进出口总额达8390亿元,同比增长10.7%,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80.2%。成都市商务局主办的“2024成都进口嘉年华”系列活动,不仅展示了全球优质商品,还为企业提供了高效的商贸合作平台,推动了进口贸易繁荣与消费活力的良性循环,助力成都加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我始终认为知识产权保护,不仅关乎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更深刻影响着产业技术革新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唐印表示,同质化竞争背后往往关联着“低价”“恶性”之意,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的质量,未来需要用差异化的、有竞争力的创新技术,引领高质量发展,并与发达国家“同台竞技”。
“电子科技大学已培养24万余名优秀人才,广泛分布于珠三角、长三角、川渝等电子信息产业发达的地区,其中8万多名在深圳创新创业。”“恳谈会”一开始,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孔令讲就抛出这样一组数据。
1月17日,“湾区↔成都新质生产力推介发布会”在鹏城深圳、活力湾区举办,这也是成都市2025年有关新质生产力的首场推介会。“低空经济、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氢能产业属于长坡厚雪新赛道,也是成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领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成都希望就这三大前沿领域,加速推动与湾区陆海产业的深度融合,打开产业跨区域合作的新局面。
场景丰富,成都彭州开启新春畅游模式。
“希望通过本次会议,各位代表能够详细了解过去一年的预算执行情况和今年的预算安排情况,详细了解相关部门专项资金的使用和安排情况,并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诠释好、引导好、审议好今年的预算报告和草案。”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礼在会上表示。
吴长江提到,接下来,他将结合时代主题创作更多作品,拓展国际传播“朋友圈”,解锁国际传播“熊猫热”,促进巴蜀文化在国际交流中“叫好又叫座”,让四川故事讲得好、传得开,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编织四川拥抱世界的桥梁纽带,在助力治蜀兴川的实践中提升政协委员的贡献率。
成都未来科技城持续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
武田中国将在成都高新区投资设立武田中国创新中心项目,助推成都数字医疗产业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