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可可豆动画荣获“全国成长性文化企业30强”,这是成都企业首次上榜。可可豆动画成长历程颇具代表性——从2013年仅有3人的“饺克力”动画工作室,到如今走进北大招聘。这家公司的蜕变,体现了成都文创产业的蓬勃发展。这座城市正逐步从“网红流量”向“产业留量”转变。
2025年第一季度,欢聚集团营收为4.94亿美元,同比下降12.4%,主要受直播业务收入锐减影响。不过,广告业务表现亮眼,非直播收入增长25.3%至1.23亿美元。欢聚首席执行官李婷表示,期待非直播业务成为第二增长引擎。据悉,欢聚已出售YY直播,核心业务聚焦海外。面对直播业务下滑,欢聚正在调整策略,优先在发达国家和中东推动用户增长。
日前,知乎第11届新知青年大会在北京798艺术区举行。大会汇聚AI从业者、导演俞白眉、投资人王世雨等跨行业嘉宾,围绕AI与文化展开跨界对话。导演俞白眉称两年内AI制作视频或达卡梅隆电影80%水准。不过,华东师范大学许纪霖教授指出:“AI无法写出如鲁迅般独特的表达。”
2025年5月23日,爱奇艺新音乐综艺《亚洲新声》上线,聚焦年轻新人挖掘,以“邮轮巡演+跨国竞演”形式对垒其他音综。爱奇艺副总裁陈涤表示,节目强调多样变化的曲风,选手聚焦20岁至25岁青年歌手,选人标准注重风格多样性和冲突感。在音综市场热度波动、综N代面临颓势的背景下,《亚洲新声》能否复制《乐队的夏天》的成功,尚待时间验证。
5月28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将启幕,聚焦非遗融入现代生活。5月21日,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司长胡雁介绍,届时将有近600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展参演。本届非遗节亮点颇多,设置科技赋能非遗专题板块,推出30余项科技体验装置。
微单市场回暖。2024财年,富士、索尼、佳能等日本相机巨头影像业务提升。其中,富士因“胶片质感”逆风翻盘,索尼影像业务销售收入和营业利润双增长。同时,微单受年轻人追捧,成为“情绪投资”。然而,富士热门微单正版断货、黄牛横行,引发渠道隐忧。此外,国产运动相机如大疆Action4以性价比抢市场,影石创新等国产相机品牌也迅速崛起,挑战日本传统相机厂商地位。
当手机摄影卷上天,年轻人却将微单相机捧红成“社交硬通货”。富士靠“胶片滤镜”逆袭,索尼AI对焦玩出圈,《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日本四大相机巨头交出的2024财年成绩单中发现,除了尼康略显黯淡,索尼、佳能、富士都是“红光满面”。尽管全...
2025年5月21日,演员辛柏青发布讣告,妻子朱媛媛于5月17日上午11时39分去世。朱媛媛在与癌症抗争近五年后离世,她生前坚定乐观,将热爱传递给身边人。朱媛媛1974年生于山东青岛,是中戏表演系本科毕业生,曾凭借多部影视作品获奖,成为“大满贯”演员。在话剧舞台上,她也成绩斐然。离世前,她刚完成电视剧《造城者》的拍摄。
5月21日,阿里大文娱集团宣布即日起更名为虎鲸文娱集团,旗下阿里影业拟更名为大麦娱乐。虎鲸文娱将继续作为阿里巴巴旗下的文化娱乐集团。谈到为何选择“虎鲸”,来自虎鲸文娱集团的内部信称,虎鲸身型庞大但灵活聪明,能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典型...
5月20日,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09626.HK,股价140.2港元,市值599亿港元)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第一季度,B站保持了此前的增长与盈利态势,实现营收70.03亿元,同比增长24%,经调整净利润为3.62亿元,日均...
5月19日晚,光线传媒公告称,控股股东光线控股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王牮、王洪田计划减持不超过1%股份,按当日收盘价算,王长田家族或可“套现”超5亿元。同时,记者注意到,原第三大股东杭州阿里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已退出前十大股东行列。今年以来,光线传媒业绩亮眼,但电影市场却面临严峻挑战,春节档后无10亿元以上票房新片。
截至5月17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国内总票房突破154亿元,继续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哪吒2》票房大卖,光线传媒(300251.SZ,股价18.39元,市值539.49亿元)的控股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选择...
2024年,影视行业遭遇挑战,总票房和观影人数均同比减少。在此背景下,影视公司高层报酬出现分化。据《每日经济新闻》统计,16家影视公司中,10家公司的高层人员报酬总额下滑,但人均报酬上升。部分董事长报酬下降,如金逸影视李晓文、博纳影业于冬等。
5月13日,爱奇艺宣布面向上映首日至上线首播窗口期不超过90天的院线新片开放分账合作模式,给院线电影提供更多变现选择。一位接近平台的内容人士表示,此举并非只对中小影片“兜底”,高口碑头部影片也可能受益。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对头部电影吸引力或较弱。该模式成败将影响行业信心,同时也在推动电影媒介形态的变化。
5月12日晚,《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在多个平台上出现网友反映“Dior(迪奥)隐私泄露”的帖子。消费者收到的迪奥短信显示,该品牌于2025年5月7日发现,曾有未经授权的外部人员获取了迪奥持有的部分客户数据。泄露的数据包括客户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