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羊经开区聚焦航空全产业链发展,构建“一区多片”格局,2023年航空产业营收达816亿元,占成都航空航天产业的半壁江山。青羊经开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构建2+6+N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创新生态蔚然成势。此外,青羊航空新城还在筑牢产业根基,推动工业用地转变,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同时展现出“是园区,更是城区”的独特魅力。
今年前三季度,申通快递实现营业收入334.91亿元,同比增长14.16%,归母净利润6.52亿元,同比增长195.18%。申通快递董秘郭林表示,过去三年申通最大的变化是管理精细化及单量规模效应的显现。公司持续投入产能建设,提升时效质量,拓展业务合作,赋能网点,降低单位成本,实现了营收和利润的增长。未来,申通快递将继续完善物流枢纽建设,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袁正刚认为,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好处于从点到线到面这样突破的一个阶段。近年来,智慧工地的概念开始兴起,尽管投入了大量的硬件,但“数据孤岛”等问题仍没有得到解决,影响了行业全方位深度数字化的进程。目前点状应用已经取得一定的突破,但行业正处于一个关键时刻,需要将这些点连成线、形成面,实现更系统、更融合的数字化应用。
12月5日,在成都举行的“2024第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秘年会”上,五粮液副总经理章欣分享了中国白酒的全球化之路与五粮液的出海实践。他谈道,五粮液作为最先走出国门的民族品牌之一,具备深厚的国际化底蕴。章欣还提到,白酒出海面临着关税壁垒、技术标准差异等问题,需要行业共同努力解决。
张春昕表示,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平台这一点难以复制,但在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对自身的精准定位和对外部环境的及时应对,是具有可复制性的。
在新的发展阶段,各地产业发展要注重“三个聚焦”,即重点聚焦高校院所、聚焦顶尖人才、聚焦源头创新。在张爱平看来,各地园区都希望能够捕捉到很多好的项目,“人家的树我移过来”,但随着现在《公平竞争审查条例》等法规正式施行,就要更加注重投早、投小、投原始创新。
12月6日,在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城市进化论策划的“中国未来产业园区与城市IP进化思享会”上,来自国内知名园区、企业、智库及高校的政企学研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共寻产业园区的未来之路。
袁正刚认为,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的数字化转型是行业发展的新模式。建筑业亟需通过数字化转型提效,提升行业利润率,保证行业持续地良性增长。同时,还要提升行业数字化投入和应用比例,打通设计到运维的闭环,赋能行业精益发展。
2024年12月6日,前FDA资深专家、瑞宁康生物创始人王亚宁出席在成都举行的“2024生物医药大会”。王亚宁指出,中国Biotech在与跨国药企进行商务拓展(BD)谈判时普遍缺乏自信,导致产品估值低,甚至被贱卖。他认为,企业应积极与FDA沟通,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保持开放心态,适时出售早期项目以换取资金继续创新。
12月6日,“2024生物医药大会”在成都举办,主题为“解码中国医药变革之路”。会议聚集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专家、企业家和协会代表,共同探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路径。会上,来自瑞宁康、康方生物、科伦博泰和药易购的企业领袖就生物医药创新、行业机遇及政策环境进行了深入交流。
12月5日,“2024第八届中国上市公司董秘年会”在成都举行,逾百名上市公司董秘齐聚。他们认为成都政策扶持力度大、政务便捷高效,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且在高新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上成果丰硕,创新商业模式与科技应用场景不断涌现。董秘们对成都的营商环境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投资布局、简化审批流程、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等期待。
12月6日,成都举办“2024生物医药大会”,主题为“解码中国医药变革之路”。大会汇聚了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顶尖学者、企业家及协会代表,深入探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现状、挑战及高质量发展新机遇。国家药监局创新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卫生健康首席专家王永生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蒋安琪表示,从资源端来看,虽然中国锂资源总量并不稀缺,但锂资源整体禀赋不高。当前国内锂盐产业的锂资源外采率依然较高,如果能在资源的自给率上进一步提升,则可以更好地促进国内锂电产业链的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