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12日 星期六
每经AI快讯,以色列军方当地时间3月28日说,以军在加沙地带北部加沙城的军事行动中打死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的一名高级领导人。 以军发言人哈加里28日在一份声明中说,以军在加沙城希法医院的一次军事行动中打死哈马斯下属武装组织"卡桑旅"负责供应和人事的高级领导人拉阿德.萨巴特。此人在哈马斯高级官员中"排位前十",与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的领导人叶海亚.辛瓦尔等人关系密切。哈加里说,预计将在希法医院发现更多哈马斯高级官员。(央视新闻)
展开每经AI快讯,算力是数字经济及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底座。当下,多地正围绕算力基础设施、高性能智能算力供给等方面加大部署。比如,近日南京、北京、青海等地相继出台算力产业发展行动方案或促进绿色算力产业发展等相关具体措施,提升算力供给及推动产业落地。 "算力对基因测序、高端制造等各类应用场景的发展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多地推出的具体措施均在算力、存力、运力三者协同发展上下功夫,将供给侧的算力有效地提供到需求侧,才能最大化发挥高性能算力资源的作用。"南京大学高性能计算中心高级工程师盛乐标对记者表示。(证券日报)
展开每经AI快讯,随着多只宽基ETF年报披露,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大手笔增持ETF被证实。 部分基金年报数据显示,中央汇金2023年下半年增持华夏沪深300ETF超10亿份,增持华夏上证50ETF超50亿份,增持嘉实沪深300ETF超25亿份。 进一步来看,多只宽基ETF净流入趋势明显。Wind数据统计,自去年10月23日至今,华夏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0ETF的区间净流入金额分别达到620.9亿元、509.2亿元、708.3亿元。 此外,千亿元级股票型ETF批量涌现,多为宽基ETF。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28日收盘,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近2000亿元,易方达沪深300ETF、华夏上证50ETF、嘉实沪深300ETF最新规模均在千亿元以上。(证券日报)
展开每经AI快讯,3月29日,据统计,今年以来,截至3月28日,上市公司股东累计净增持金额超过10亿元,这也是2007年以来同期首次出现股东净增持的情况。18年来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增减持金额首现"转正",与监管部门针对减持乱象的一系列新规密不可分,也彰显了"提质增效重回报"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的积极成效。从净增持金额看,年内股东净增持金额在1亿元以上的有34家,增持金额最多的是东方盛虹,其间累计增持18499.14万股,增持金额合计近20亿元;其次是南京银行,增持7986.85万股,金额超7亿元;苏州银行获股东增持超6亿元,增持金额位居第三。 (证券时报)
展开每经AI快讯,北交所"后备军"持续高质量扩容。数据显示,1月份至2月份,28家企业申报新三板挂牌并获受理,整体业绩指标表现优异、创新驱动属性突出、投资机构认可度持续提高,多数选择挂牌同时进入创新层。 北京利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合伙人常春林对记者表示,这表明优秀企业特别是"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融资渠道不断拓宽。随着北交所市场生态不断优化,对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吸引力将持续提升,预计2024年北交所全年新增上市公司数量超150家。(证券日报)
展开每经AI快讯,经历阵痛之后,上市物业管理企业2023年度业绩整体企稳,多数企业重拾营收、净利润的双增长,"现金奶牛"的高分红属性凸显。 综合各家物业企业在业绩说明会上的表态,进入2024年,与房地产行业的进一步脱钩是各家物业管理企业经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对AI大模型等新技术的开发利用,对社区增值等新业务的开拓是各家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值得注意的是,沉寂了两年的物业并购市场,出现升温迹象。(证券时报)
展开每经AI快讯,"提质增效重回报"和"质量回报双提升"专项行动效果持续凸显。一方面,包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实控人、大股东在内的产业资本积极行动,使用真金白银掀起增持回购潮。另一方面,多家上市公司加大分红力度,以实际行动切实提高股东获得感。 统计,截至3月28日,A股市场已经有近500家上市公司发布2023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加上上述公司2023年一季度、半年度、三季度分红,分红总额超过9176亿元,占其2023年净利润比例近43%。相比往年,2023年A股分红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大白马"派现额创新高;二是部分优质公司分红率大幅提升,科技公司频现大手笔分红;三是市场分红频次大幅提高。(证券时报)
展开每经AI快讯,A股公司频频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已有近70家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或者相关草案,更多公司正筹划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相关上市公司表示,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是留住核心人才,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励公司长期业绩达成,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员工持股计划是上市公司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手段,同时有利于提升公司形象。(中国证券报)
展开每经AI快讯,3月28日晚间,华泰证券、中国银河、海通证券、国泰君安等上市券商披露了2023年年报。 截至当日晚上8时,累计有14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3年年报。整体来看,2023年净利润呈正增长的占比约六成,自营业务成为支撑券商业绩增长的第一大支柱,而经纪、资管、投行、信用等业务则整体呈现下滑态势。(证券时报)
展开每经AI快讯,在IPO节奏放缓背景下,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动作频频,并购市场日趋升温。据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28日,今年已有80家上市公司更新披露重大资产重组情况,远超去年同期28家水平。 从今年披露方案来看,以产业横向联合、多元化发展、战略合作等为目的进行并购的案例居多,买壳上市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相关案例被否的情况时有出现。 上市公司收购能够产生业务协同效益的标的资产,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可以实现双方优势互补,补足公司产业链,延伸上下游产业,拓宽业务"护城河"。多位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在政策的积极鼓励下,预计未来A股市场并购重组将显著升温,产业整合和战略合作将渐成主流,助力A股市场生态良性发展。(证券时报)
展开每经AI快讯,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持续披露中。中国证券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2023年发布套期保值相关公告的A股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311家,同比增长15.71%;A股上市公司套期保值业务的总参与率达到25.18%,实现连续10年正增长。 市场人士表示,上市公司积极运用衍生工具进行风险对冲,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风险管理和财务稳定,也有利于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不过,当前许多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仍面临对期货理解不足、专业人才缺乏、风险管理不当、信息不对称、操作失误等困难。因此,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更准确地分析和预测市场趋势,同时也可以与专业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开发适合自身需求的套期保值工具和软件,提高操作的效率和精确性。(中国证券报)
展开每经AI快讯,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22时,A股共有815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3年年报。其中,669家公司计划现金分红,占比约为82.09%。现金分红成为上市公司发布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标配",龙头公司成为现金分红"主力军"。 业内人士表示,在政策的推动下,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力度加大,有助于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实现企业和股东共赢。(中国证券报)
展开每经AI快讯,截至3月28日晚间,A股五大上市险企2023年报全部亮相,当年投资表现随之出炉。截至2023年末,五大险企总资产规模超22万亿元。受资本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多家险企投资收益承压。 上市险企预计,今年投资环境较去年将有明显改善,将继续加大长久期资产配置,重点关注低波动、有绝对收益回报资产,加强权益投资能力建设,把握权益投资机会。(中国证券报)
展开每经AI快讯,截至3月28日晚间,国有六大银行2023年报披露完毕。数据显示,2023年各家银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增长,但净息差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据记者梳理,2023年度六家银行合计拟分红金额超41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各家银行不良贷款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资产质量实现稳步提升。展望后续,各家银行表示,对宏观经济回稳向好具有信心,将加大重点领域信贷投放,综合施策推动净息差变化在合理区间内边际趋稳。(中国证券报)
展开每经AI快讯,首批基金公司2023年度经营业绩出炉,显现出行业格局大洗牌的冰山一角。2023年,华夏基金净利润保持在20亿元以上,超越工银瑞信基金;招商基金净利润超过了汇添富基金。长盛基金、方正富邦基金、南华基金营收实现正增长。年报显示,2023年,围绕ETF、投顾、养老等业务,部分公募实现逆势领先;明确自身定位的中小型公募更易突围。(中国证券报)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