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球贸易投资促进峰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拥抱数智时代,携手共同发展”。尽管全球跨国投资低迷,但峰会吸引来自4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位代表参会,外商期待与更多中国中小企业合作,认为中国对外开放政策友好,消费市场潜力巨大。峰会发布《北京倡议》,强调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5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梓山镇潭头村党总支书记刘连云介绍,通过农旅融合发展,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发展富硒产业和红色旅游产业,带动村民致富。江苏省镇江市果牧不忘农场总经理华梦丽则讲述了农场如何提供工作岗位,教授现代化技术,帮助农民增收。
5月22日,国家医保局解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涉及放射检查等四类。指南强调规范统一和赋能创新,如整合B超检查项目、新增高端治疗设备价格项目。放射检查类项目价格稳中有降,为调增技术劳务类项目价格创造条件。指南还将实体胶片从项目价格构成中剥离,给患者更多选择权。部分高价省份主动对标全国平均价下调价格,如CT、磁共振检查费用降低。
5月22日,第四届气候投融资国际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聚焦气候投融资赋能新质生产力。在研讨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李高强调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性。智利前环境部长马塞洛·梅纳肯定中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清洁技术领域的行动力。李高呼吁深化合作,提升气候投融资国际影响力,推广中国经验。
5月22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科技金融政策有关情况。金融监管总局称正制定科技保险高质量发展政策,优化服务体系。去年保险业提供科技保险保障约9万亿元,投资科技企业超6000亿元。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开放,支持科技企业境外上市,已备案242家企业,其中83家为科技企业。
5月22日,国新办介绍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情况。专项行动聚焦企业反映强烈问题,已在全国推开,截至5月21日,共汇集问题线索6232条,为企业挽回损失近1亿元。司法部强调既要严格依法执法,也要探索柔性执法方式。在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要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确保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动车国际等民营企业受惠于民营经济促进法,面临订单量激增的新挑战。大禹节水、蓝箭航天等企业也因政策放宽准入门槛而业务量增长,大禹节水去年营收增长26%,蓝箭航天期待更多参与国家科技攻关。民企招聘量激增,大禹节水今年新聘员工增长50%,三宝集团计划投资50多亿元扩大产能,预计解决就业岗位1000多个。
5月21日,全球南方崛起——新秩序下的合作机遇(2025)研讨会在京举行,专家聚焦“全球南方”发展。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指出,“全球南方”国家经济具有韧性,面临人口红利。他警示人工智能时代需警惕AI泡沫风险,建议保障AI技术长期可持续发展,避免盲目投资,防范初创企业估值虚高,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完善科技监管,推动技术标准制定。
5月21日,生态环境部等七部门发布《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旨在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推动重要流域构建贯通一体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提升河湖生态系统健康水平。方案提出到2027年美丽河湖建成率达40%左右,并细化制定15项具体目标。同时,制定国家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指标体系及水体清单,共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方案还明确,中央财政积极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通过多元模式强化资金保障。
5月21日,国新办举行记者见面会,五位代表围绕“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展开交流。山东省地矿局丁正江介绍,地质工作者通过加强找矿技术研发,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提升找矿效果,并储备7000米深度小口径钻探能力。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陈琳分享,上海开始建设“上海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并探索AI赋能超大城市治理。
5月21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情况。博览会将于6月12日至15日在长沙举办,主题为“中非共行动逐梦现代化”。本届博览会突出专业性、非洲味和特色化,主展馆面积10万平方米,800多个非洲产品将亮相。博览会旨在推动经贸合作,促进贸易成交,提升品牌影响力。中非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领域保持密切合作,并将在新科技、新能源、新产业领域拓展合作,支持非洲加快发展。
5月20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举行“经济每月谈”,主题为“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会上,浙江大学文科学术咨询委员会主任史晋川等专家发表演讲。史晋川建议,为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关于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服务的要求,应支持中小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发展,鼓励利用金融科技手段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他还提出,优化民营经济法律环境需改善司法环境,保护民营企业自主经营权、知识产权和企业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