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国家卫健委就“时令节气与健康”召开发布会,针对大暑时节的养生保健、高温防暑及暑期防溺水等问题进行解答。专家提醒,大暑时节要注意防暑降温、充足睡眠、清淡饮食。高温作业者需做好防护,避免中暑,出现中暑症状要及时处理。同时,南方个别城市发生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主要通过伊蚊传播,公众需做好个人防护,灭蚊驱蚊防叮咬,出现相关症状立即就医。
7月23日,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表示,8月上中旬,华北南部、华东中部和北部、华中大部、西南地区东部、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西部、新疆等地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其中华东中部、华中中部、西南地区东部、新疆南部部分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能突破历史同期极值,但高温过程持续天数突破同期极值的可能性较低。
7月23日,国新办举行发布会,公安部介绍“十四五”时期公安工作成果,包括维护国家安全、打击网络犯罪、经济犯罪,强化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等,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公安部强调,目前市场上汽车搭载的“智驾”系统尚处辅助驾驶阶段,驾驶人才是责任主体,将加强规范管理。此外,公安部还介绍了全国一体化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成果,已整合308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累计注册用户1.14亿人。未来,公安机关将利用新技术提供更高效、便捷、智能的“一网通办”服务。
7月23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有关情况。财政部副部长廖岷表示将继续深化税制改革,包括稳步推进销售税改革,并允许岛内居民免税购买部分进口产品。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封关后到海南岛无需额外证件,封关运作将促进开放与发展。海南省将抢抓机遇,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并做好离岛免税、医疗、教育三篇消费文章。
链博会吸引众多外企参展,包括嘉吉、英伟达、空中客车等知名企业,境外展商占比达35%,创历届之最。外企视中国为理想投资目的地,纷纷加大在华投资,深度融入中国产供链。多家外企与供应链伙伴联合亮相,展示智能制造、环境保护等成果。外企看重中国稳定投资环境、庞大消费市场和供应链优势,认为投资中国即投资长期确定性。同时,外企依托中国创新生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
链博会上,南非副总统马沙蒂莱率30家南非企业参展,涵盖化妆品、制药、采矿、纺织等领域。企业代表表示,中国市场庞大、合作环境宽松、产业链齐全,是南非企业来华参加链博会的主要原因。多家企业寻求中国稳定供应商、引进机械设备或在中国建厂。同时,他们也希望与中国企业合作拓展非洲市场,共同进入其他非洲国家拓展运营版图。据悉,南非政府承担了参展企业的住宿和交通费用。
7月2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介绍,2025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项下净流入保持高位,外资总体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债券。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存量处历史较高水平,预计外资将逐步增配人民币资产。我国经济基本面稳健、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及全球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为外资投资中国创造了良好环境。此外,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及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将支持外汇市场继续保持平稳运行。
7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成就,强调文化体育对残疾人融入社会的重要性。中国残联主席程凯表示,残疾人体育事业基础是将残疾人群众体育纳入全民健身,北京冬残奥会等赛事带动残疾人冰雪运动发展。中国残联正备战米兰冬残奥会和洛杉矶残奥会。文化方面,残疾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无障碍广播视听节目供给优化。中国残联副主席李东梅介绍,无障碍科技赋能创新应用加快发展,科技让无障碍体验升级。
7月22日,商务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第十五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相关情况,本届博览会将于2025年8月27日至31日在吉林长春举办,主题为“携手东北亚,开放赢未来”。博览会突出国际性、前沿性等,旨在助力东北亚区域经贸合作。吉林省副省长称,东博会是东北亚区域六国共同参与的国际性综合博览会,目前已有8000余位客商确认参展参会。中国贸促会与东北亚各国建立双边工商合作机制,将促进区内企业对接交流合作。
7月22日,国家数据局介绍,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8月28日至30日在贵阳举行,主题为“数聚产业动能智启发展新篇”。贵州正加速推进AI与各行业融合,发展以行业大模型为重点的AI产业,已打造近10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国家数据局指导合肥、成都等7市建数据标注基地,已建524个数据集,规模超29PB。数博会将展示高质量数据集和数据标注成果,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价值化,助力AI发展。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现场,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接受了每经记者专访。他表示,中国市场和供应链体系越来越全、韧性强、有创新力,中国已从“世界工厂”转向“全球创新策源地”。交货期短、质量稳定、成本有竞争力、服务响应快是中国供应链的显著特点和吸引力。霍尼韦尔秉持“东方服务东方”战略,未来投资重心在半导体、生命科学、石化等领域。
2025年,全球多地频发大规模停电事故,而中国电力运行保持平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预测,2025年全国最高用电负荷或达15.5亿千瓦。国外停电事故原因包括极端天气、电力设备老化、新能源占比高但电网适应性不足等。中国则凭借“全国一盘棋”的电力保供优势、全球最大的电力基础设施体系、加强灵活性调节能力建设等措施,有效应对极端天气和用电负荷攀升挑战。同时,中国持续推进电网智能化改造和设备更新,增强跨省跨区电力互济能力。
7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成效。交通运输部部长刘伟表示,“十四五”以来,我国交通运输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实现突破性进展,铁路、公路、航道等里程大幅增加,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3%。每天约1.8亿人次跨区域出行,1.6亿吨货物运送。出行服务更加便捷高效,智慧出行广泛应用。邮政局局长赵冲久介绍,“十四五”期间邮政业业务收入年均增长11.3%,快递业务量年均增长20%左右,成为促消费、扩内需的重要支撑。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近日出台《互联网平台企业涉税信息报送规定》及配套公告,旨在遏制无序竞争、维护市场公平、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规定要求平台企业报送涉税信息,提高监管效能,防止“劣币驱逐良币”。此举还有助于规范地方招商引资,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加强精准监管,促进税收公平。规定实施有利于统一政府行为尺度、涉企监管执法,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第三届链博会于7月16日至20日举行,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1200家,线上线下观众超21万人次,签约合作协议超6000项。本届链博会亮点包括国际参展商占比升至35%,创新力增强,链接度提高。链博会彰显中国推动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大国担当,提供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环节的确定性答案,强调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共识,以及中国将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热土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