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数据,6月实现利润总额7155.8亿元,同比下降4.3%,降幅收窄4.8个百分点;1~6月累计实现利润总额34365.0亿元,同比下降1.8%。分析师指出,6月装备制造业营收及利润增速较快,特别是汽车行业利润增长96.8%,带动整体工业利润改善。展望三季度,随着政策发力及PPI拖累降低,工业企业利润有望延续修复趋势,但需关注需求端持续性及出口不确定性等因素。此外,中小企业款项支付工作取得阶段成效,应收账款增速连续4个月下降。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GDP达660536亿元,同比增长5.3%。消费是主要增长动力,贡献率达52%。入境游升温,假日消费增长显著。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等产量高速增长。上半年外贸出口规模破13万亿元,对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出口强劲。跨境电商成出口“黑马”,预计未来5年将持续快速增长。
7月14日,海关总署介绍,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下降2.7%。中美贸易同比下降9.3%,但6月有所回升。我国外贸“朋友圈”更加多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4.7%。民营企业成出口主力军,进出口增长7.3%。专家表示,中国外贸展现韧性,得益于结构优化和民营企业作用突出。下半年外需形势仍不乐观,需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5年夏粮产量数据。在河南、陕西等夏粮主产区发生了较重旱情的不利影响下,今年夏粮确保了稳产,总产量达2994.8亿斤,仅次于2024年,实现了历史上第二高产的丰收。
7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6月物价指数。CPI结束连续4个月下降态势,同比上涨0.1%,主要受工业消费品价格回升和食品价格降幅收窄影响。核心CPI同比上涨0.7%,创近14个月新高。PPI同比下降3.6%,降幅扩大,主要受国内部分原材料制造业价格季节性下行等因素影响。专家分析,当前整体物价延续低位运行,有效需求待提振。下半年PPI有望改善,但程度恐有限。
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49.7%、50.5%和50.7%,比上月上升0.2、0.2和0.3个百分点,三大指数均有所回升,我国经济景气水平总体保持扩张。张奥平表示,下阶段需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超长期特别国债等存量政策的发布使用,更大力度支持扩大内需、稳定外贸。
1~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204.3亿元,同比下降1.1%。但是在海洋经济大力发展背景下,船舶及相关装置制造行业利润增长85.0%,其中金属船舶制造利润增长111.8%。前5个月飞机制造、航天器及运载火箭制造等行业利润分别增长120.7%、28.6%。此外,智能消费设备制造业利润增长101.5%。
6月16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介绍5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5月份,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部分指标继续改善,新动能成长壮大。其中,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服务业增长加快。经济运行平稳,生产需求、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消费增长加快,尤其是服务消费扩大。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新能源产业等新动能持续壮大。尽管外部环境复杂严峻,我国经济韧性和潜力持续显现,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下阶段,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较多,需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强化创新驱动,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6月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CPI和PPI数据。5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3%,环比下降0.4%。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认为,影响本月PPI环比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国际输入性因素影响国内相关行业价格下降,二是国内部分能源和原材料价格阶段性下行。
6月9日,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5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增长2.5%,其中出口增长7.2%,进口下降3.8%。前5个月,中非贸易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比增长12.4%。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取得进展,东盟、拉美、非洲等“一带一路”伙伴占比持续上升。民营企业进出口表现亮眼,外资企业进出口也平稳向好。与此同时,近期多场高规格国际性展会助推我国外贸稳健增长。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显示制造业PMI为49.5%,回升0.5个百分点,仍处收缩区间;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0.3%,略降0.1个百分点,保持扩张。稳增长政策发力推动制造业PMI指标改善,但受关税冲击、房地产调整影响,制造业景气度仍处收缩状态。非制造业总体延续扩张,服务业受五一假期带动改善,建筑业受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
5月27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4%,创下近8个月新高,营业收入为历史同期最高。其中,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等新动能行业利润增长较快。专家分析,这得益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如“两新”政策等逐步显效。此外,外商及港澳台企业、私营企业表现亮眼。预计工业利润增速将继续保持正向,中国工业企业有望进入新一轮繁荣周期。
5月1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CPI和PPI数据。4月CPI同比下降0.1%,环比上涨0.1%;PPI同比下降2.7%,环比下降0.4%。民生银行温彬表示,核心CPI涨幅稳定,体现经济内在韧性。东方金诚冯琳指出,CPI同比连续两个月保持-0.1%,基本符合市场预期。
2025年前4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4.1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8.39万亿元,增长7.5%;进口5.75万亿元,下降4.2%。专家表示,外贸总体保持平稳增长,与产品竞争力和稳外贸政策有关。东方金诚冯琳指出,4月出口超预期,与“抢出口”、外需韧性和关税政策执行时间有关。
4月3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4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数据显示:制造业PMI指数为49.0%,回落至临界点以下;服务业PMI指数为50.1%,维持在扩张区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4月制造业PMI指数下降符合预期,主要受外部环境变化和季节性因素影响。高技术制造业保持扩张,市场需求较旺。王青认为,二季度“适时降准降息”的时机已趋于成熟,落地时间可能适度提前,以对冲外需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