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评估办法(试行)》及《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实践年度报告编制指引》在近日的发布,各家券商开始紧锣密鼓“备考”首份证券公司文化建设年度报告。而本次编制文化建设年报的特殊性还在于,全国正处于抗击新冠疫情的关键时期。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2022年以来,权益与固收两大类资产都没了赚钱效应。不过,Choice数据也显示,在可对比的28家券商资管业务中,超七成实现了规模增长,但仍有券商资管业务在今年一季度期间规模缩水了40%。
◎每经品牌100指数样本公司涵盖沪深、港股和美股三大市场,囊括近70家A股上市公司。今天,每经品牌100指数A股样本公司巡礼覆盖公司为:贵州茅台、中国移动、上汽集团、工商银行、中国平安。
◎在连续介绍了海外上市公司情况后,那么A股上市公司又有哪些入选了每经品牌100指数?它们的品牌影响力又是怎样?《每日经济新闻》对此也将细细解读。
◎新股接连破发,参与打新的机构显然面临并不算小的压力,而作为余股包销的券商也不得不掏出真金白银。也许偶尔包销一两只新股并不是大事,但要应付对不断被弃购的新股,券商自身又能掏出多少钱来呢?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每经品牌100指数的100家样本公司中,除了A股公司外,在港股和美股两大市场上市的中国企业达到30家,其中大部分都在中国香港股市上市交易。同时,也有如拼多多、滴滴出行、腾讯音乐等几家公司在美股上市交易。
◎近年来,海外业务越来越成为券商的重要发力点。但随着新冠疫情的扰动与海外资本市场波动加剧,中资券商出海也注定不会一帆风顺。
◎兴业证券研究分析称,配股近年广受券商青睐主要因为相对定增、可转债而言,配股审核难度低,速度相对较快,发行价格也相对可控。◎记者梳理券商再融资用途发现,区别于此前以融资业务、股票质押、方向性自营为主的募资投向,资本中介业务成为当前券商再融资“补血”的重要投向。
◎今年一季度整体证券行业收到的罚单共计95张,涉及安信证券、浙商资管、平安证券、申万宏源证券的罚单数量居前。从业务角度来说,涉及经纪业务与投行业务罚单数量“平分秋色”,共计占比逾八成。
◎深圳某量化私募人士表示:“某家券商如果刻意地去做例如降低成本或者是用负成本来去做一件事情,目的一定是为了吸引客户,但是这一定是维持不下去的。即使能吸引一批新客户,但规模也有限。”
◎“流量费”是指股票交易的流量费,即买卖一笔,不管是委托还是撤单都要收取。而收流量费的主角,则是来自于业内的两家券商:东方证券、国金证券。◎有业内人士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流量费是交易所向会员即券商收取的一个费用,或者说是一项券商的成本而已。◎记者近日从20余家券商的工作人员或者投资者处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这些券商均没有收取流量费的说法。
◎在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证券行业对信息科技重视程度不断增强,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逐年增长。2020年全行业信息技术投入金额262.87亿元,同比增长21.31%,占2019年度营业收入的7.47%。
◎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居家还是驻守现场的证券从业者,均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疫情之下,大家的工作和生活都与以往大不相同,但无论是居家还是留守的每位证券人,都坚守着自己的工作岗位。封控之中自然会有一些情绪上的波动,但他们在互相鼓励中,以团结、乐观的态度共克时艰。
◎具体来看,今年前3月每月新成立的券结产品数量分别为20只、4只、26只。值得注意的是,刚刚过去的3月,新基金成立的数量仅有53只,而券结产品数量则是达到了26只,基本占据了半壁江山。
◎IPO主承销蛋糕由18家券商瓜分,国泰君安完成8单成为IPO领域最大赢家。◎增发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3月一共有20家券商在增发领域有所建树,帮助上市公司实现增发470.1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