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居民慢性疾病高发、健康管理意识提高等因素的推动,以小型血糖检测仪、智能化血压计为代表的各类小型家用医疗设备,迅速走入消费者家庭,居家监测和慢病管理成为了消费医疗端的刚性需求。
◎今年以来,母基金在全国呈现爆发之势,“城市投行”的概念愈演愈烈。我们将目光聚焦于近年来优惠政策频出的武汉,从其打造的“创投集群”,到横亘在引导基金面前的两大难题,一探武汉应从何处破局。◎武汉的相关政策,与部分地区以税收优惠吸引私募基金注册落户的做法,走的是不同路线,例如光谷“创投十条”最大的看点是对股权投资机构“募投管退”全链条的奖励。
◎受疫情冲击,线下实体经营的企业最受冲击且覆盖较广。今日,广东再次带来纾困利好——加大对受疫情影响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引入创业投资基金在内的多元融资组合,为创业企业和人才提供便利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此外,还将探索优化财政出资比例、鼓励QFLP参与。
今日的投融资市场目光聚焦于科技和消费赛道。具体来看,李开复的创新工场布局了物流机器人“捷象灵越”;另外,无人机服务商“拓攻机器人”也斩获近亿元B+轮;此外,“书亦烧仙草”战略投资了“DOC咖啡”。
◎去年“双减”政策落后,不少K12巨头即把主营业务调整至职业教育。而去年职业教育一级市场的融资也接连不断,共发生61笔融资,融资总金额超过78亿元人民币,投融资数量在整个教育行业中的占比达到近5年来的新高。
◎目前市面上的多数机器人主打实用功能,强调其工具性,但陪伴也是一个未被满足的刚需,市场空间很大。“用户对机器人的非工具型需求也很高,针对陪伴需求,情感是内核,让机器人与人的交互能够产生情感连接,当然也需要有一些实用的家庭应用场景,能够帮到用户,让用户每天都想去使用。”◎而事实上,陪伴型机器人仅是服务型机器人的一种,该品类仍处于发展和探索的初期。
◎医药创新赛道今日投融资颇为活跃,出现多起上亿级融资。具体来看,集合实验动物全产业研发商斩获两亿融资,CDMO企业“楷拓生物”完成数千万美元A轮,“天港医诺”完成数亿元Pre-A轮融资。
◎近两年来,投资机构加速涌入小吃行业,其中不乏红杉中国、今日资本、腾讯投资等知名机构。而事实上,小吃品牌的“走红”仅仅是万亿餐饮行业资本化的冰山一角。
◎在“双减”政策落地后,硬件产品肩负起各家在线教育巨头转型“急先锋”的任务。而随着教育硬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和产品的多样化,各家公司之间的竞争也日渐白热化。◎硬件从本质上说是一个渠道的生意,品牌差异性并不大,硬件产品的核心问题还是在于内容与用户黏性。换句话来说,是否具备优质内容,或将成为未来脱颖而出的关键。
◎普罗大众印象中的传统男装企业报喜鸟,正在借道投资涉足一些热门的新兴赛道。◎对报喜鸟来说,投资素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业务。正如这家商务男装巨头在2021年年报中所说,投资副业上,以促进主业发展为原则,促进实业和资本相互发展。纵观其投资布局,可以发现,报喜鸟控股旗下有多个控股或者参股的投资平台。
◎创投资本的热情,助燃着商业航天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来自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从2015年起,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预计2024年将突破两万亿元大关。◎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参与商业航天领域相关投资的VC/PE机构已超100家。
◎4月19日,保利发展这家千亿房企巨头接连发布了两则公告,引发行业关注。其中一则公告是关于保利发展将投资上海城市更新引导基金;另一则公告则是,旗下全资子公司保利瑞驰将与建信投资作为GP共同发起设立租赁住房基金,后者担任基金管理人。
◎据IDC预测,预计2023年全球RPA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39亿美元,2018~2023年复合增长率达36%;其中,中国RPA市场将加速发展,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0.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4%。与此同时,中国本土RPA+AI创业公司融资消息不断,融资金额也不断攀升。
◎作为本土创投的半壁江山,在进入全域静态管理的上海,VC们的投资工作如何展开?居家的工作与生活状态又如何?哪些被投企业受影响明显?◎“我开始意识到投资人尤其是消费赛道的投资人,有必要好好把自己的抖音做一做了,它是基于兴趣推荐的,可能是投资人找项目非常高效的方式。”——来自隔离在家,在抖音收到BP的投资人◎“我们部分被投企业确实受到影响,比如一些医疗器械公司不能做实验、研发必须停下来,连锁的医疗服务机构基本停摆,我们都要一一去联系,看股东能提供哪些具体的帮助。”
◎今年一季度,新上市中企数量及规模同比均出现下滑。不过记者注意到,受头部IPO项目带动,一季度前十大IPO项目均值在34亿元以上,VC/PE机构IPO渗透率达到74.23%,部分科创板上市企业背后创投渗透率高达92.59%。◎而在收益方面,一季度整体账面退出回报规模为1531亿元,同比下降61.54%。虽然投资收益出现阶段性下滑,但A股市场的IPO节奏依然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