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旨在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从增强消费能力、扩大金融供给、挖掘消费潜力等六方面提出19项举措。意见明确金融支持消费重点领域为商品消费、服务消费和新型消费,通过创新消费信贷产品、增加服务消费领域融资支持等方式,满足多样化融资需求。同时,意见强调提升消费信贷供给能力,支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和提高消费供应效率,加强基础金融服务以优化消费环境。
6月24日,两市股指强势拉升,沪指涨1.15%,保险板块表现抢眼,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A股及港股保险股大幅上涨,中国平安认购证更是全线暴涨。监管提出分红保险分红水平监管意见,利于行业降低负债端成本。中信证券认为分红险转型将推动保险公司商业模式质变。未来保险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高增长。
广州农商银行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提出吸收合并旗下三家村镇银行的议案,以90.92%的赞成票获得通过,但仍有7.45%的反对票和1.63%的弃权票。银行回应称,此举有利于化解村镇银行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效率。此外,广州农商银行已获批吸收合并另两家村镇银行,计划年内共吸收合并5家,以拓宽市场规模,加大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力度。
6月24日,平安人寿增持招商银行H股至15.01%,年内第三次触发举牌。平安系年内还举牌了农业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险资青睐银行股因其经营稳健、流动性好、股息率高。除银行股外,环保、公用事业、医药、高科技等行业也是险资举牌重点。招商证券预计保险举牌银行股将迎来新格局,但专家提醒需关注风险,做好战略资产配置、审慎选择举牌标的、提升风控能力。
随着年中时点临近,银行员工面临存款任务压力。国有大行率先下调存款利率后,众多银行跟进,揽储难度加大。银行员工采取多种手段冲量,包括让客户赎回理财产品、贷款资金暂存、公转私等操作。除了月末、季末的时点考核,还有全年日均存款增量考核。考核压力下,银行员工不惜自掏腰包贴息揽储,或赠送礼品,但监管部门已下发通知禁止此类行为。银行面临息差压力,发力中收业务拓展。
圆币创新科技是香港金管局首批稳定币发行“沙盒”参与者之一,为圆币科技集团全资子公司。圆币科技行政总裁刘宇表示,公司旗下稳定币将主要服务于跨境贸易、虚拟资产交易和RWA三大场景,旨在实现Web2与Web3的无缝连接。圆币科技拥有深厚Web3基因,与多家机构合作,在Web3支付生态的多个层面布局。
6月23日,太平人寿官网宣布王旭泽自2025年6月起出任公司临时负责人。王旭泽在太平人寿工作多年,曾任多个高管职务,现任副总经理。此前,太平人寿总经理程永红到龄退休,太平集团副总赵峰曾兼任总经理,但因赵峰另有任命,人选再调整。
丨2025年6月24日星期二丨NO.1建设银行:完成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6月23日,建设银行成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募集资金总额为1050亿元人民币,在扣除相关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充建设...
独代模式于2020年底获监管支持,旨在推动保险代理人专业化转型。该模式下,代理人与保险公司采用扁平化分账,提升代理人收入。大家人寿等险企在独代方面取得佳绩,但中小险企可能面临人才流失风险。专家建议险企可根据自身情况逐步转型,同时保留传统团队优势。长远看,独立代理人模式有望凭其专业性和自主性成为个险渠道主流模式。
6月15日起,北京城市轨道新增支持境外发行的JCB卡和境内外发行的美国运通卡(AmericanExpress)非接触式拍卡过闸及购补票功能。这是继2024年9月支持万事达卡(Mastercard)、维萨卡(Visa)后,北京交通领域...
独立代理人,高自由高收入背后,是“特种兵”的硬核生存!
丨2025年6月23日星期一丨NO.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应当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印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办法》。其中提出,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应当纳入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原则上适...
浙商银行原行长刘晓春指出,AI行业存在泡沫,主要在于创新逻辑错位,即将技术过度渲染为“万能钥匙”。他认为,金融创新应基于业务需求,而非单纯技术创新。刘晓春还表示,银行核心竞争力在于客户服务,金融科技需服务于此。此外,面对快速迭代的金融科技创新,监管机构需提升自身科技能力以应对挑战。
普惠小微贷款市场格局重塑,国有大行凭借政策与成本优势占据半壁江山,中小银行面临挑战。市场格局变化背后,大行“掐尖”优质客户,中小银行需通过差异化服务和成本管控维持竞争。政策鼓励利率下行,但银行需平衡收益与风险,设定利率下限确保业务可持续性。金融监管总局等监管部门要求合理确定信贷价格,避免无序竞争,形成差异化良性供给格局。
6月22日,在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共同推动下,跨境支付通正式上线,标志着内地与香港快速支付系统已实现互联互通,今后两地居民可实时办理跨境汇款。当日,全国首笔跨境支付通内地居民南向、港人北向汇款业务落地深圳。此前6月20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