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借贷业务持续火热。今年前11个月,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统计显示,各类债券品种的债券借贷成交额达36.6万亿元,较2023年全年增长约9.1万亿元,日均成交额同比增长45.4%。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全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肖立晟。他表示,我国经济需摆脱传统发展模式,转向新质生产力、新消费等五大核心驱动力。
业内人士指出,消费者可在退休后领取缴存的个人养老金,领取前该资金可以用于购买包括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多种金融产品。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长期资金安排属性与年金险长期储蓄的产品特性高度契合,为保险公司在个人养老金产品领域重点开发年金险提供了市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个人养老金制度要求、年金险的长期性、客户长周期的养老需求三者的匹配。
12月30日,北京正式推出城市定制普惠型家财险产品“北京普惠家财保”,基础版保费128元/年/户,总保额达365万元。该保险由人保财险等9家财险公司共同承保,涵盖财产、第三方责任、人身意外及居家服务等风险保障。
2024年12月31日星期二NO.1六部门:重点围绕业务咨询、交易撮合、金融服务等方面,培育一批数据服务企业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培育...
降准方面,熊园预计2025年可能降准2~3次,幅度在50~100BP。参考过往经验,经济增长本身需要通过降准释放中长期资金进行支持,2020年以来每年都会降准1~2次,幅度在50~100BP。降息方面,熊园预计可能降息40BP左右甚至更高,主因当前用“实际利率-CPI”测算的利率水平约3.4%左右,仍处于偏高水平,2025年进一步的降息仍有必要。
2024年12月,中央定调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展望2025年,货币政策将如何走向呢?专家指出,在“适度宽松”政策基调指引下,预计将从量价两方面同时入手,协同并举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需要注意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非毫无节制的“大水漫灌”,金融机构在助力经济持续向好的同时,仍会有效把控风险,避免引发杠杆率无序攀升等后果。
明年银行将持续增强科技金融、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企业技术改造、绿色金融、银发经济、房地产、消费品以旧换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关等领域的贷款投放。同时,相关部门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绿色金融再贷款的实施力度,完善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企业设备更新贷款项目的贴息政策,也会对银行放贷意愿产生显著的推动作用。
12月1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从36个试点城市扩展至全国。然而,具体落实中,银行员工面临开户指标压力,部分银行为抢占市场设定考核任务。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电商平台和社交平台上出现了兜售个人养老金开户指标的现象。银行员工通过赠送代金券等方式吸引客户开户,中介则以70至150元不等的价格提供地推服务。
12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四川省税务局发布数据,截至今年11月底,四川省涉税市场主体达500.7万户,较年初净增40.5万户。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业内人士预计,明年人民币汇率仍将在7.1-7.3区间波动,得益于中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向好及外汇储备充足,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展现较强韧性。
2024年12月30日星期一NO.12025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关税12月28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公布《2025年关税调整方案》。自2025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口关税税率和税目。...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意见反馈截止时间为2025年1月27日。据悉,《征求意见稿》新增了“运营管理”和“监督管理”两个专章,明确了银行卡清算机构的展业要求、风险管理框架及中国人民银行的监管职责。
12月2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银行外汇风险交易报告管理办法(试行)》,旨在保障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预防外汇违法违规活动。据悉,《办法》明确了银行在发现外汇风险交易时应采取的措施,如提高风险等级、限制业务办理等,以有效预防外汇合规风险。
2024年三季度,我国外债规模略有下降,结构保持稳定。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李斌指出,外债规模下降主要受外币外债余额下降影响。受外币融资成本相对较高等因素影响,2024年第三季度末,本币外债余额环比上升1.9%,外币外债余额环比下降3.9%,带动全口径外债余额整体略有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