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3000亿元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期限1年,中标利率为2.00%,当月共有14500亿元MLF到期,实现11500亿元资金净回笼。此次操作后,MLF余额为50890亿元。
上周央行约谈了本轮债市行情中部分交易激进的金融机构,要求其关注利率风险、提高投研能力、加强投资稳健性和依法合规操作。受此影响,银行理财子公司和保险资管机构纷纷采取措施,压缩长期国债风险敞口,短期内不再委托货币经纪公司买卖长期国债,改为债券交易员直接操作,并加强内控管理。
12月20日,宜宾市商业银行通过港交所聆讯,距离在香港主板上市仅一步之遥。该行有望成为继成都银行、泸州银行后,四川省第三家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城商行。自2006年注册成立以来,宜宾市商业银行资产规模已突破千亿大关。
2024年12月25日星期三NO.1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示: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债务重组”的风险近期,在社交平台上出现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信息,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者申请高息过...
近日,奇富科技CEO吴海生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专访时指出,AI大模型技术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正从降本增效升级到提升业务核心收益。随着金融大模型不再单纯比拼参数与能力,而是转向比拼AIAgent(智能代理)的能力,未来其普及需满足三大要素:深耕场景、数据飞轮和多智能体协作。
12月24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不法贷款中介诱导消费者“债务重组”的风险提示》,提醒公众警惕社交平台上打着“债务重组”“债务优化”旗号的不法贷款中介。这些中介通过诱导消费者借新还旧或申请高息过桥垫资,隐藏高额收费陷阱及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甚至可能诱骗消费者实施诈骗等犯罪行为。
近日,支付宝近期上线“商保码”,通过垫付方式前置理赔结算,患者出院后可直接线上上传理赔材料,实现多退少补,覆盖两款热销百万医疗险产品。业内人士指出,依托医保联网结算系统和数据打通,部分产品和地区已实现“医保+商保+自付”的全流程结算,但全面实现“一站式”同步结算仍面临挑战。
12月22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上,工商银行首席技术官吕仲涛指出,当前大模型应用尚无标准方法论。企业可根据场景通用化和专业化程度,选择基础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企业大模型和任务大模型。这些模型的专业属性逐层增强,从通用场景到特定业务领域逐步深入。
如何全方位提升中国康养服务品质?深圳的做法是,把定制化服务带进老年人的生活,真正做到千人千面的品质康养。据平安人寿康养事业部总经理王宇科介绍,为满足深圳东西狭长地形多中心带来的多样化需求,平安规划同城双中心布局为长者提供更丰富的享老选择。
2024年12月24日星期二NO.1央行召开2025年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制度会议近日,中国人民银行2025年金融机构金融统计制度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了2024年金融业综合统计工作的成果和经验,对2025年重点工...
12月21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4年会(十一届)上,中银理财总裁宋福宁指出,人口老龄化带来财富管理需求增加,如延迟退休政策和全国推广的个人养老金制度均将促进行业规模提升;但同时也面临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收益下降挑战。
上海金融科技产业正呈现四大特点:一是上海金融科技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高,金融科技企业数量众多、类型丰富;二是传统金融业高度发达但新金融发展相对滞后,与之配套的金融科技产业各领域发展相对均衡,但还没有在某一领域拥有绝对优势;三是金融科技产业分布范围广泛,各区独具特色;四是金融科技创新集群不显著,各类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有待增强,金融科技产业生态链条有待完善。
12月19日,浦发银行第一大股东上海国际集团通过全资子公司上海国资经营公司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757.55万股股份,占总股本的0.03%,这是其首次从二级市场增持。此次增持基于对公司未来前景的信心,并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继续增持4700万至9400万股。上海国资经营公司承诺5年内不减持所持股份。
2024年12月23日星期一NO.1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日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延长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规则(Ⅱ)实施过渡期有关事项的通知。经研究决定,将原...
2024年即将落下帷幕。这一年,银行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砥砺前行,每一次的变革与创新都为行业的稳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年末之际,《每日经济新闻》隆重推出了“NBD年度新闻榜·2024银行业十大新闻”。我们不仅回顾了过去一年银行业所经历的变化和突破,同时也满怀期待地展望2025年。经过周期性洗礼的银行业,必将展现出更强的韧性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