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热评丨车牌只需要一种颜色 汽车产业也只有一个赛道

    每日经济新闻 2023-03-31 00:10

    每经记者 黄博文    

    每经评论员 黄博文

    随着今年新能源车国补的退场,“取消绿牌”的呼声也在加大。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已向有关部门提出“蓝牌”“绿牌”合并的建议,预计未来两年就将成为现实。

    在新能源车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关于“蓝绿牌合并”并非一个新提议。早在去年12月,中国城市交通协会就曾建议取消绿牌,让所有车辆统一使用蓝色标识牌。从官方到业界,对“蓝绿牌合并”的呼声都越来越高。乘联会的建议代表了这样的声音,也反映了汽车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蓝绿牌合并”的本质是“同车同权”。绿牌作为新能源汽车专用号牌,当年的推出是产业政策的一部分。“绿牌”的背后,意味着免税、补贴、上牌、限行、泊位等多方面的“特权”,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技术、产业链等方面的不足,以推动新能源车的发展。

    显然,“绿牌”作为“同车不同权”的标志,是我国汽车产业特定发展阶段的产物,它总有要退出历史的一天,而这一天正在加速到来。

    时过境迁,国内的汽车产业格局今非昔比。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为688.7万辆,同比增长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而燃油车销量则连续三年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渗透率已达30.6%,而且还在持续提升。

    新能源车的规模已经起来了,市场竞争力也大幅增强,“蓝绿牌”的合并也就水到渠成。它意味着新能源车不需要特殊照顾,而具有了与燃油车同场竞技的能力。

    比亚迪财报显示,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4240.61亿元,同增96.2%,归母净利润166.22亿,同增高达445.86%。尽管比亚迪作为行业龙头,还不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但它的标杆意义已经不言而喻。按照王传福的说法,比亚迪的目标是今年底前成为中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不是新能源车老大,而是整个汽车行业的老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蓝绿牌合并”有望成为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转折点,即新能源车对燃油车的超越——意味着新能源车赛道由此成为汽车产业的主赛道,而燃油车的时代可能逐渐消逝。

    耐人寻味的是,呼吁“蓝绿牌合并”也有一种相对保守的声音,或者说来自燃油车企业的声音。因为“同车不同权”,燃油车在市场竞争中已经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现在不是新能源车要“扶上马送一程”的问题,而是燃油车节节败退需要“帮一把转个向”的问题。

    尽管目前新能源车国补已经取消,但依附在新能源车上的“特权”仍然存在,比如税收优惠政策,它没有传统燃油车的10%购置税,没有按发动机排量征收最高40%的消费税等。“蓝绿牌合并”意味着“同车同权”,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燃油车和新能源车新的竞争平衡,给燃油车一个喘息的机会,或者说给传统车企转型留下一个更大的缓冲余地。

    但也仅此而已。燃油车时代的结束和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是浩浩荡荡、不可违逆的趋势。今年2月,中国质量协会发布的测评显示,新能源车用户满意度首次超过燃油车,部分强势品牌的车型满意度水平保持领先,比亚迪、蔚来分别有6款车型、3款车型获得细分市场满意度第一。消费者的选择就是市场的选择,当然也会左右企业的选择。传统燃油车企只有转型才能生存下来。

    “蓝绿牌合并”表面上看起来,是新能源车的市场权利向燃油车靠拢;但反过来看,其实是燃油车的未来向新能源车的赛道靠拢。

    车牌的颜色是绿是蓝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最终胜出。在这个意义上,“蓝绿牌”的合并不只是汽车产业的一个转折点,同时也是新能源车赛道的一个新起点。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每经热评丨山鹰国际大股东增持爽约 “延期履行”应设兜底方案

    下一篇

    每经热评丨阿里重大调整后 需赋予几大板块管理者更多权限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