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城市24小时 | 站在第三梯队,武汉离“万亿”有多远?

    每日经济新闻 2021-07-09 20:21

    7月8日下午,武汉市召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提出将通过5年努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

    每经记者 杨欢    每经编辑 刘艳美    

    图片来源:摄图网

    中部需要一个“万亿消费城市”

    #关注

    武汉发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

    定下万亿社消总额新目标

    7月8日下午,武汉市召开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提出将通过5年努力,打造国际消费门户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辐射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消费提质扩容。

    根据其同日发布的《武汉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武汉围绕打造国际消费新地标、集聚国际消费新资源、培育国际消费新业态、拓展国际消费新场景、营造国际消费新环境等5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举措:

    包括推进新零售之城建设,加快实体商业数字化升级,中心城区各培育1-2个智慧商圈和智慧购物示范场景;加快生活服务业数字化覆盖,培育新零售示范应用场景100个;培育直播基地10个以上,引育有影响力的MCN机构(直播服务机构)50个以上。

    引进商贸领域国内外500强企业、知名跨国公司和新型消费龙头企业,引进国际国内知名零售企业、电商平台企业等10家以上,世界500强企业进驻数达到320家;打造国际化商圈商街,推进航空路商圈、中南—中北路商圈提档升级;推动武商梦时代、华润万象城、SKP等大型购物中心建设,打造新型标杆式购物中心等。

    解读:自2019年商务部等1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全国范围内已有20余座城市提出这一建设目标。什么样的城市适合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实际消费能力无疑是最直观的指标。

    根据各地公布的经济数据,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是上海、北京和重庆;排在第二梯队的“准万亿消费城市”则是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和南京,社消零超过7000亿元。

    从地域分布来看,以上城市囊括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以及位于西部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相较而言,中部城市则呈现出明显的“失语”状态——武汉和郑州均处于第三梯队,社消零总额超过5000亿元量级,长沙则以4469.76亿元的成绩,在GDP万亿城市中排名第17位。

    中部城市正在集中发力。过去一段时间,长沙发布《长沙市创建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暨长沙市消费升级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提出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8%左右,到2023年,长沙社消零目标瞄准5629亿元。

    郑州则是由河南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消费的若干意见》,支持郑州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目标上看,“十四五”期间,河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7%左右。也就是说,未来5年全省社消零总额的发展目标是突破3万亿元。

    #动向

    国家发改委:“十四五”推进约120个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7月9日消息,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国家物流枢纽网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发改经贸﹝2021﹞956号)。当中指出,“十四五”期间将聚焦打造“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运行体系。

    围绕加快健全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按照“成熟一个、落地一个”原则,稳步推进120个左右国家物流枢纽布局建设;支持城市群内国家物流枢纽共建共享共用和一体化衔接,强化都市圈物流网点体系与国家物流枢纽网络有机衔接、协同联动。

    深圳拟加大居住用地供应 降低商业比例

    7月9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进一步加大居住用地供应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告。意见稿提出,确保至2035年全市常住人口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0平方米以上,年度居住用地供应量原则上不低于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的30%。

    意见稿提出,科学合理、分类分批将储备土地中的发展备用地、商业用地等调整为居住用地。在不影响城市韧性前提下,可对不符合城市发展需求的各类控制线进行优化,释放用地潜力增加居住用地供给。

    《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获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复

    7月8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朱伟透露,《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近日获省委、省政府批复,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规划面积达112.5平方公里,将打造成为全省重大区域发展平台。

    广州市副市长黎明透露,将在广清城际一期开通运营的基础上,加快广清城际二期建设,规划研究广州东至花都天贵城际向北延伸至清远,积极争取广州经清远至湖南永州高铁广东段项目尽快开工建设。

    #放榜

    2021年二季度人才流动趋势

    东莞、成都、深圳招聘活跃度最高

    7月9日,58同城招聘研究院发布了2021年二季度人才流动趋势数据。伴随年中跳槽和毕业季的来临,企业招聘需求环比增加48.26%,求职投递环比增长11.81%。

    从城市上看,招聘活跃度TOP10城市分别是:东莞、成都、深圳、重庆、广州、北京、武汉、上海、郑州、杭州。其中杭州招聘需求环比增速最快,为51.29%,其次是上海、郑州和成都,环比增速均在30%以上,重庆、深圳环比上升也较快。

    可见,新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在二季度开始集中释放,尤其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高度发达的东莞、成都、杭州等地,为了在年中加码业务布局,企业增加招聘需求,使得二季度部分新一线城市的招聘需求及环比增速超过了一线城市。

    同期,深圳、北京和重庆位居求职热门城市前三甲位置,成都、广州、上海、长沙、东莞、杭州、武汉次之。新一线城市东莞求职热度最为积极,环比上升将近30%,重庆对求职者吸引力提升也较大,环比增速超过20%,排名上升2个位次。

    #数读

    2021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

    中西部地区占比上升 承载力增强

    7月8日,赛迪顾问与新浪医药在京联合发布《2021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报告构建了8大维度16项指标,评选出2021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综合实力排在前100名的国家级园区。

    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百强园区区域分布不均衡现象仍然突出,东部地区占56席,中部地区占18席,西部地区占17席,东北地区占9席。

    但与2020年相比,各区域园区数量分布不均情况明显有所缓解。其中,东部地区百强园区数量较2020年减少4席,占比由60%下降到56%。

    中部地区百强园区数量较2020年增加1席,占比由17%提升到18%;西部地区百强园区数量较2020年增加2席,占比由15%提升到17%;东北地区百强园区数量较2020年增加1席,占比由8%提升到9%。

    报告显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由东向西转移,空间跨度上逐渐形成前沿释能城市带、转移承接城市带和特色崛起城市带三大城市带。

    原来的“三足鼎立”格局正逐步演变为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七个引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城市群。


    本组图片来源:《2021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百强榜》

    #人事

    黄文辉当选厦门市人民政府市长

    7月9日,厦门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补选黄文辉为厦门市人民政府市长。黄文辉出生于1964年,福建省仙游人,工学硕士,在厦门工作多年。

    江凌任洛阳市委书记

    7月9日,洛阳市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河南省委决定:江凌同志任洛阳市委委员、常委、书记,李亚同志不再担任洛阳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江凌出生于1964年,广东紫金人,曾任广东省委常委、秘书长,2018年调任河南省委常委,后兼任省委宣传部部长。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属于阿那亚们的时代,城市还需要“竞高”吗?

    下一篇

    金杯汽车:全资子公司金晨汽车拟将持有的金杯安道拓49%股权通过公开挂牌方式转让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