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 | 经济第一大省,两大副中心机会来了?
眼下,汕头、湛江临港经济区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产业发展是重中之重。要突出差异化、特色化,注重与周边地区、珠三角地区产业的联动错位。其中汕头着力发展新能源、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新一代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产业,湛江着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轻工纺织、农产品进出口加工等产业。
城市24小时 | 青岛的目标,不只“北方消费第二城”
2月19日,青岛市提振消费工作大会召开。青岛将从八个方面全方位提振消费,包括: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文体旅消费促进行动、住房消费提振行动、线上消费培育行动、新型消费壮大行动、生活基础消费优化行动、农村消费提升行动、国际消费拓展行动。
城市24小时 | 省委书记省长力推,广东再“加码”
2月18日下午,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主持召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座谈会,就进一步推动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听取相关行业领域科学家、企业家的意见建议。此前,省长王伟中密集在广州、深圳两地进行专题调研,内容正是培育壮大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城市24小时 | 进步最快的百强市,要向洛阳学什么?
当前,以文旅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潜力巨大,包头有心突破“工业城市”刻板印象,通过文化IP的转化,唤醒沉睡资源,实现从闲置资产到文旅产业的蜕变。此次包头党政考察团先后去到了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洛邑古城、魏坡·新序等地。丁绣峰表示,要学习借鉴洛阳市发展文旅产业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强统筹谋划,做好规划设计,创新表达方式,依托包头文旅资源打造经济发展新增长点。
城市24小时 | 北上南下,经济第三大省“突围”
山东省人民政府网发布《山东省深入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度对接京津冀和长三角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了六个重点任务,要求立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坚持全方位对接、多领域合作、深层次协同,聚力提升与京津冀、长三角协同发展能级,到2027年,区域协同创新格局初步形成,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便捷交通物流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境联保共治纵深推进,公共服务合作机制持续完善,一批标志性工程落地实施,跨区域合作取得显著成效。
重估成都,为什么说“少必入川”?
2025年将是全球投资者重新审视中国市场的一年。特别是随着Deepseek、《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火爆出圈,越来越多中国企业正以兼具品质和价格的双重优势,重塑产业竞争格局。而在中国城市版图...
重估成都,为什么说“少必入川”?
时至今日,创新早已不是“大院”“大所”“大厂”的专利,也不是“某个国家”“某个城市”的专属,企业能不能“一飞冲天”、城市能不能“一鸣惊人”,关键还在人,尤其是年轻人。对广袤的中西部来说,在不具备沿海地区招揽人才的先天优势的情况下,重新审视成都的成长路径更具借鉴意义,尤其是“天府之国”如何打破所谓“少不入川”的刻板印象,如何让“少必入川”成为一种新潮流,进而用源源不断的“果实”,写下城市版“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新故事。
城市24小时 | 竞逐“人工智能之城”,苏州出手了
《苏州市高水平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若干措施》重点聚焦技术创新、场景应用、要素供给、产业生态四个方面,制定了14条针对性政策,单项支持最高达1亿元,以"真金白银"激发企业动力、市场活力和产业潜力。《苏州市支持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围绕人才引进、培养、评价、激励、服务等方面,集成推出9条针对性举措,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人才根基。
城市24小时 | 冲刺“十万亿”,山东补短板
从2024年的表现来看,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近3.8万亿元,同比增长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总量及增速均位居全国前列。但在山东看来,可提升的空间依旧不小——“山东作为经济大省、消费大省,始终高度重视服务消费,2024年全省餐饮收入增长7.7%,全年接待游客超9亿人次,旅游收入破万亿元。但是对比先进省份,山东还存在服务消费占比偏低、高质量供给不足、标准不健全等问题。”
城市24小时 | 拿下全国首个,为什么又是上海
据初步测算,引入哈利波特主题乐园的锦江乐园,拟实现年接待游客200万—250万人次,营收1.5亿—2亿美元,息税前利润4000万—80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哈利波特主题乐园,位于金山枫泾的上海乐高乐园将于今年5月正式营业,小猪佩奇(主题乐园)也要落户上海崇明区。
城市24小时 | 又一超级工厂,上海能否再冲顶
2月11日上午,特斯拉上海储能超级工厂投产仪式在上海临港举行,其是特斯拉在上海临港投建的第二座超级工厂,也是特斯拉在美国本土以外首个储能超级工厂项目。6年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开工,助力上海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储能产业链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度重合,例如储能产品需要的电池、逆变器、热管理等零部件和新能源汽车大同小异,或将带动相关产业进一步向上海聚集。
城市24小时 | 杭州甩开武汉?
眼下新一轮经济政策出炉,杭州也是趁热打铁,专门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的15.72%,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加大对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支持。杭州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培育更多类似于DeepSeek、宇树科技这样的创新企业。
城市24小时 | 北方省会,为何跑“慢”了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2021年,受益于煤炭价格大涨,太原经济总量一举突破5000亿大关,排位上升6位进入全国前五十强城市;增速9.2%也处于百强城市靠前位置。不过之后几年,太原未能维持住高速增长,2022年GDP增速3.3%,2023年3.8%,到了2024年则仅为1.2%。
城市24小时 | 沿海地级市,领跑“万亿俱乐部”
2024年,有19座万亿城市GDP增速跑赢全国,其中排在首位的城市是泉州,增速达到6.5%。这样的成绩,对于曾经的全省经济第一大市泉州来说,来之不易。要知道,在2023年,泉州经济一度承压前行——一季度GDP增速-1.8%,是唯一负增长的万亿城市,后续虽努力追赶,但全年经济增速仍落点在4.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24小时 | 这座北方大省,迎来人口回流
来自河北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末,河北全省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2万人。不久前才实现万亿城市“破零”的河北,又迎来了人口回流的成绩单。2万人,从数量来说,规模并不算大,但从时间维度来看,这是河北常住人口由长期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用当地媒体的话说,是具有“拐点”意义的历史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