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向四川省委领导建议,“让内江自贡合并,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随后,四川省民政厅作出回应称,这一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事关内江、自贡乃至四川省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涉及面广,牵涉部门、人员多,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尚需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评估。
每经记者 余蕊均 每经编辑 杨欢
说到对“副中心”的需求,四川一定是迫切的。
用四川省委书记彭清华的话说,四川作为一个人口和经济大省,没有一定规模的经济副中心是不行的,一个还不够,二三个也不多。
去年6月底,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明确提出,对内要形成“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协调发展格局,“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区域中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结合近年发展情况,绵阳、德阳、乐山、宜宾、泸州、南充和达州7座城市被列为“种子选手”。而今一年过去,从省级层面到各地政府,动作频频,问题是,谁距离“副中心”更近一步?
最新公布的半年报显示,四川GDP首次在上半年突破2万亿,达到20517.2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省会成都以7702.37亿元的成绩,占到全省经济总量的37.5%,7个种子选手的占比总和33.4%。
成都依旧“一枝独秀”。那么,对于其他城市来说, 副中心如何“竞争上岗”?
副中心的指标
相较其他省份“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提法,四川希望建设全省经济副中心,从内涵上说,二者并无太大区别。
“省域副中心城市虽然没有冠以经济副中心的称谓,但其首要标准还是要在省内经济发展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能够对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指出。
事实上,自经济副中心的概念提出以来,四川对其的定义就是要用业绩说话,不指定,谁行谁上。
从经济总量看,继绵阳之后,德阳、宜宾今年上半年也顺利跨过“千亿元”门槛;南充则以972.92亿的成绩紧随其后,距千亿门槛不到28亿;在800+亿这一档,泸州、达州和乐山也咬得相当紧,一个小项目即可改变排序。
增速上,宜宾达到9.5%,领跑全省;去年上半年的增速亚军泸州,仅有7%,在7个种子选手中排名垫底(全省倒数第四);其余5城均保持了8%以上的增长。
戴宾认为,就近三年而言,四川经济副中心的GDP至少应在3000亿元以上,上半年绵阳、德阳、宜宾突破千亿,为年终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提升打下了良好基础,表明三市离3000亿元的标准又更进一步。
尤其是宜宾,继去年达到9.2%的增速后,今年上半年又达到9.5%,其智能制造、绿色食品加工、竹产业等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正在加快向3000亿元的经济总量冲刺。”
戴宾还表示, 2021年四川可能出现总量上3000亿元的城市(除成都外),2024年前后7个候选城市大部分的GDP都可能达到这一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尽管目前7城排序没有变化,但正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所言,“只要特大项目落地,只要创新能力超常提升,排位随时刷新。”
当然,作为衡量经济副中心的指标,3000亿只是一个相对标准。还需要看一座城市的经济总量在全省的占比。
多位区域专家均指出,只有当城市的经济总量在全省占到足够的比重,才能对省内国民经济形成重要支撑,才能对全省和所在区域经济活动产生重大影响,从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副中心。
戴宾认为,结合全国的实践和四川的实际来看,四川的经济副中心占比至少应在8% 以上。“从这一角度来看,四川要建成几个全省经济副中心可能需要花更长一点时间。”以今年上半年的成绩来说,成都GDP为7702.37亿元,占全省经济总量的37.5%,超过7个种子选手的占比总和(33.4%)。
如四川省政府原参事、四川大学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邓玲所言,按照经济规律,相当长的时间都会是成都“一枝独秀”。
“超大城市”川南F4
那么,副中心应该怎么建?或者说,有没有能够更快见效的办法?
邓玲表示,如果把宜宾、泸州、自贡和内江这4个集聚度很高的城市看作一个“超大城市”,很快可以上万亿,成为经济副中心大有希望。
根据她的研究,成渝经济区南部城市群(又称川南城市群)内部空间分异明显,城市化地区空间聚合度高。同城化后,其幅员面积和人口集聚规模与长江经济带的南京、武汉、重庆三个城市接近。
红色为城市区域,绿色是农业区域 邓玲供图
尽管并未入选“种子选手”,但内江、自贡在排行榜上并不逊色。
上半年,内江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36.72亿,紧随乐山,排在第九位,增速为8.0%,从去年上半年的第17名升至第10,进步最大;自贡则以715.75亿的成绩,紧逼排在第十位的凉山,二者差距不到1亿。
加上1045.14亿的宜宾、891.2亿的泸州,如果能够当作一个“大城市”的四个组团来看,竞争力无疑将大幅提升。
事实上,坊间早有“川南F4”的说法,官方也在力推川南成为新的增长极。
根据今年1月印发的《川南经济区“十三五”发展规划(2018年修订)》,川南经济区要主动承担全省南向开放主战场重任,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发展临港经济和通道经济,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打造全省第二经济增长极,建设南向开放重要门户和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经济中心。
将构建包含川南都市圈、内自都市区、宜宾都市区、泸州都市区、沿长江发展带、内泸发展带、内自宜发展带的“一圈三区三带”的总体发展格局。力争到2020年,经济总量达到7700亿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
城叔注意到,自2006年四川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首次提出五大经济区概念以来,川南经济区就被寄予厚望。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林凌、刘世庆在《重点推进与协调发展——四川省“十一五”五大经济区的区域发展战略》(2007年第6期《四川省情》)一文中提到,川南经济区要“整合产业,快速崛起”。
要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天然气化工、盐化工、重型机械制造、食品工业等相对发达的优势,抓住金沙江水电大规模开发的大好机遇,以建设能源和重化工基地为主要方向,整合产业,形成四川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川南经济区与重庆、贵州、云南接壤,应以长江、内昆铁路及多条高速公路为纽带,主动接受重庆辐射,加强与重庆、贵州、云南的经济合作。
文章还强调,川南经济区缺乏大城市,内、自、泸、宜诸市都具有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条件。“为了尽快在川南形成中心,可借鉴郑卞(郑州开封)一体化、西咸(西安咸阳)一体化的经验,实行自内(自贡内江)一体化,带动川南经济区快速崛起。”
内自同城化
多年来,关于内江自贡一体化的讨论、研究从未停止。
四川省政府政研室原副主任胡代全曾在2014年撰文指出,内江、自贡城市间距仅30 余公里,此条件在川南甚至全川内都绝无仅有,联合发展的地缘优势明显,可以说是拆了“墙”就是一家人,“两市文化、习俗接近,具备联合发展的地理和文化基础。”
今年5月,有网友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向四川省委领导建议,“让内江自贡合并,建设四川经济副中心”。
随后,四川省民政厅作出回应称,这一行政区划调整的建议事关内江、自贡乃至四川省改革、发展和稳定大局,涉及面广,牵涉部门、人员多,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尚需充分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评估。
即便“尚需论证”,并不影响外界讨论的热情。有评论认为,四川所辖市州达21个,比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多出好几个,“若能整合资源力量,意义非常重大。”
假设把二者看作“一个城市”,今年上半年其经济总量达到1452.47亿元,不仅将超过绵阳,跃升至全省第二,横向来看,也将超过广东省域副中心湛江;同时,其人口规模为661.9万人(以2018年常住人口计算),将超过南充,位居全省第二。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认为,目前川南城市群4城实力差不多,应该有一个“中心城市”,引领带动。在他看来,内江自贡“合并”不失为一种方案。
“经过充分论证,把规划做好,对于推动川南的发展是有好处的,”陈耀表示,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使资源集约化利用,避免重复建设、产业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同时还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可以研究,加快推进。”
不过,戴宾在受访时也指出,如果仅仅是通过行政区划的调整合并,从表面上将经济总量加总做大,即使达到3000亿的经济规模或达到足够的经济占比,也于事无益。
本质上来说,需要有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戴宾分析,内自两市地域毗邻,产业具有协同发展的基础,“如果内自同城化能够有效推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两市的发展将形成发展合力和整体竞争力,也可能成为全省经济副中心的有力竞争者。”
事实上,内自两地已为同城化做出了不少努力。去年11月,两地政府签订《推动内江自贡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具体思路上包括:规划建设内自城市新区、共建内自产业集中发展区、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研究同城化发展重大事项……截至目前,公交“一卡通”、公积金贷款等公共服务领域已率先实现同城化,连通两地的川南城际铁路也正加速建设。
但在邓玲看来,还需要有体制机制上的突破。“每次说到同城化,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交通、生态、公共服务这些领域。”如果不能一起捆绑考核、不能一起研究产业链,很可能只是“开头热”,不能解决根本上的问题。
陈耀也提到,同城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应该要按照“一个城市”来规划、建设、管理,无论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无差别、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还是产业分工协作,最终要走向更为紧密的经济联系,这样距成为“一个城市”就非常近了。
如果内自二地能够先行做到“不是一城,胜似一城”,成为川南的“中心城市”,四川经济格局或将迎来重大突破。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