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2日,在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期间,成都将正式发布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
每经记者 吴林静 每经编辑 毕陆名
▲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现场,参观者与机器人互动 每经记者张建摄
6月12日,在2019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期间,成都将正式发布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
犹记得,在全国首份《城市机会清单》——《成都城市机会清单(第一批)》的新闻发布会现场,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廖成珍表示,只要“机会”成熟,成都还将公布第二批、第三批……将成都打造成为一个“遍地都是机会、随时充满机会”的“机会之城”。
近3个月后,“机会”成熟了。这次不仅是成都,还有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城市、“一干多支”兄弟城市参与到营造“机会之城”的工作中来。这一次,舞台更加国际化,机会供给更加多元,新经济发展势头更加明晰。
为什么是成都首发,为什么3个月后“机会”又成熟了,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了这个“创新共同体”?记者探寻了清单幕后的故事。
为什么是成都首发?
时间拉回2017年。那是《政府工作报告》刚刚提出“新经济”的第二年。
那年7月2日,成都国家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大会召开,明确把新经济作为提挡加速的“油门”,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城市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4个月后的11月9日,成都召开新经济发展大会。会上宣布了发展目标: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新型城市,其产值剑指5000亿元以上,总量指数排名要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当时,一位外地的新经济企业代表在会上发言,说他创业多年,经历了各式各样的招商环境,比如便宜的土地、比如资金扶持,但这都不是最想要的。走过那么多城市,最让人触动的是,其中政府“没有站在岸上看赛船、当指挥者、做拉拉队,而是跳下河来一起划桨”,这家企业最终停留、扎根、发展。
对于成都的新经济发展来说,那场大会之后,有些变化发生了。
近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最常听到成都官员挂在嘴边的话是:“新经济企业需要的不仅是优惠,而是需要土壤,需要机会。”“企业才是市场的主体,企业需要什么菜,政府再配什么菜。”“从技术到产品的转化,靠的是技术发展;从产品的初创到市场的成熟,靠的是市场资源的生态。”……这类“一起划桨”的观念逐步深入整座城市的服务和治理中,开始颠覆以往政策制定的惯性和姿态。
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以市场应用为核心的场景逐渐成为新经济成长爆发的原点。基于这一认识,成都在全国率先提出应用场景理论,构建与新经济发展高度契合的“7大应用场景+N个延伸场景”,通过场景供给培育应用市场,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入口机会。
成都在探索中发现,想要为新经济营造落地的环境,政府也不得不做出从“给优惠”向“给机会”、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的转变。打破传统管理体制,创新制度供给,变革政府治理方式,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政府才能找准新经济企业痛点,引导促进市场主体参与新经济活动。
于是,“城市机会清单”呼之欲出。全国首份《城市机会清单》在成都发布,包括7大类共450条信息,聚焦10个应用场景。这是成都顺应新经济发展的又一大创新治理举措,背后是成都发展新经济思维逻辑的重大转变。
为什么三个月后再发?
首批“城市机会清单”发布后,引起了比较大反响。成都市新经济委副主任周洪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上至国家部委层面,下至兄弟城市之间,“总体来讲在这个举措上,给予了成都一些正向的反馈。”
作为保障新经济落地的重要举措,“城市机会清单”反映出政府治理新理念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新经济既不是靠城市规划出来的,也不是靠补贴和优惠培育出来的。”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新经济专家朱克力看来,发展新经济既要发挥好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又要恰当使用好政府的宏观引导手段,能否平衡二者关系,考验一个城市的治理智慧。而成都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正确处理了政府与市场二者的关系,是发展新经济的正确打开方式。
朱克力评价道,通过发布“城市机会清单”,政府不直接指定倾向性的产业路线,而是以新思维和新应用场景,引导市场上优秀的要素聚集到新经济领域和新产业赛道,或者运用创新模式改造存量产业。
其实,这便是营商环境建设的最终要义,不是对谁更好、给谁更多的好处和利益,而是“无问东西”,机会平等。
把新经济应用场景进行项目化、指标化、清单化处理,“有了这份清单之后,项目更加公开、透明。机会摆在所有企业面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可以平等地参与市场的竞争。”这是成都精位科技有限公司CEO周宏亮最大的感受。他提及,以前民营企业都接触不到这样的项目、这些机会,现在各类企业都可以参与竞争,分享城市发展的机会。
首批“城市机会清单”仅仅是开始,发布会上,廖成珍曾预告,只要“机会”成熟,未来还将公布第二批、第三批。三个月后,第二批如期而至,“我们希望能够固定这种一个季度发一次清单的节奏”,周洪说。
“这一次的清单,更加具象化,既有新的规划场景,也把过去一些散乱的场景进行了归类整理。”周洪表示,通过2019创交会搭建的全球化展示、交易平台,发布《城市机会清单(第二批)》,希望能够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持续加大场景供给,落地落实新经济企业的参与机会。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
新经济呼唤新治理,新治理释放新动能。一直在转变传统思维的成都,开启了新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
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成都每天有超过110家新经济企业诞生,4家本土“独角兽”企业破茧而出,新经济企业专利数量达5.65万件,同比增长117%。黑马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新经济活力指数排行榜》显示,成都新经济活力位居全国第三,领跑新一线城市。
成绩是最好的证明。所以当第二批城市机会清单发布时,成都不再“孤独”。参与第二批发布的主体,政府方面,不仅仅是成都,还有7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4个“一干多支”的四川省内城市;不仅仅是政府方面,还有企业的机会清单。
成都市新经济委党组书记卢铁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第一次由政府来启动发布首份‘清单’,先把政府的资源开放出来,表明政府培育新经济的态度。随后,希望政府引领,企业跟进,共同利用这个平台,让更多的资源在平台上共享,发布彼此的‘发展机会’。也是破除供需对接不畅、信息碎片化等新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我们形成了一个‘创新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部分。”对于此次有更多主体参与到清单的发布中来,周洪认为,中国向世界传递了开发合作、共同发展的强大正能量,中国经济不断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而成都作为“中国创新创业第四城”,经过前几年的积累,已经受到了大家的认可,无论是清单发布还是要素交易,都能够吸引更多主体参与进来。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