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广深成,有“蓉”乃大
2024年数据显示,成都海归流入量首次超过广州,排到全国第四;去年两万亿GDP城市序列里,成都GDP增速冲到5.7%。选择,即答案,年轻人心中的择城标签已更新为“北上广深成”。这座城市证明:能俘获年轻人的,不仅是天际线的高度,更在于让每个异乡人扎根的容纳度。
打造“第四极”,四川何以能?
迈向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主持发布会、跑酷打卡、泡茶炒菜、举重翻跟斗、做手术问诊写病历……3月19日,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以下简称“四川发布会”)举行,“四川造”机器人和大模型产品组团亮相。当前,四川...
打造“第四极”,四川何以能?
2024年,四川人工智能产业营收超过1300亿元,同比增长25%,首次迈上千亿级台阶。支撑产业数据的是实打实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一个个在各自垂类领域极致深耕的大模型、机器人产品,更是当地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加快发展壮大的外显。
佛山市市长白涛: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探路制造业转型升级
“作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佛山拥有雄厚的产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先天优势,这也是我们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市长白涛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城市进化论专访时,解码了佛山走出的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的转型升级之路。
24项“文旅+”活动齐“整活儿”,彭州开启2025龙门春天山花季
3月8日,彭州举行2025龙门春天山花季启动仪式。仪式上宣布,今年3月到5月,彭州依托景区自身春季赏花资源、特色文化,开展囊括24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活动,期待打造一场成都、彭州全域联动的春日文旅盛宴。
南通市市长张彤:迈向更高质量“下一个万亿”,最大增量在哪里?
南通将把沿海作为迈向更高质量“下一个万亿”的最大增量,加快建设全省海洋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力争今年涉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政府工作报告“点题”四大未来产业,这些城市抢跑
“押注”未来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去年是“未来产业”一词首次写入政府工作...
政府工作报告“点题”四大未来产业,这些城市抢跑
当城市发展未来产业,也是在“押注”未来,抢占未来的制高点。最新被“点题”的四个未来产业,有哪些城市已经抢先入局,甚至呈现领跑之势?我们梳理了“万亿俱乐部”城市的政府工作报告。
谁是广东低空经济“第三极”?
截至去年6月,珠海低空经济产值超155.64亿元、增速27.6%。最新消息显示,目前珠海市正在推进城市空中交通管理试点申报工作。同时,珠海市国资委还在推进筹建珠澳低空产业联盟。在此之前,珠海更为人所知的是“航展第一城”的标签,这曾是珠海航空产业“无中生有”的一大创举,也标定了广东航空产业的一个起点。但从一个航展起步,珠海如何能够拼凑出广东低空经济鼎立的三足之一?
成都市人大代表、青羊区区长冯胜:发挥中心城区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助力成都“三中心一基地”建设
“青羊区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科技创新优势明显、航空制造特色鲜明、文化旅游资源富集、金融发展基础扎实。”2月26日,成都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成都开幕,成都市人大代表、青羊区区长冯胜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必须自觉站位全市中心大局,坚决担起首位城区职责使命,努力在全市‘三中心一基地’建设中强担当、作贡献。”
成都市人大代表李大福:副省级城市中唯成都缺气象灾害防御法规,立法迫在眉睫
李大福在梳理对比了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的法规、规章现状之后发现,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有11个城市已出台气象灾害防御相关地方性法规,3个城市出台了气象灾害防御相关地方政府规章,“只有成都市尚处立法空白,尚未出台一部专门的气象灾害防御的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
成都的新“城设”
一只戴着熊猫头套的机器狗在跳舞、翻跟头,它叫“灵瞳”;一个与普通人身高差不多的人形机器人在回答代表提问,它叫“鸿鹄”;一位列席的外籍人士戴上了一副能及时翻译约40种语言的智能眼镜,他与周围人的沟通毫无障碍……2月26日,成都市第...
成都的新“城设”
对科技的重视,直接让成都更新了现代化产业体系涉及的产业目录。诸如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群体智能、先进核能等新赛道,成为成都下一步要优化构建的重点方向。当下,成都给出了新的图景——不仅要打造为外界熟悉的“近悦远来的安逸巴适之都”,更要做一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如此,才算成都的“全方位呈现”。
《哪吒2》也是“中国超级工程”:138家动画公司参与,大量关键技术开源共享,有人驻场1年贡献约30秒特效镜头
《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已超过120亿元、挺进全球影史票房前十、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冠军,主出品方光线传媒市值一度突破千亿元⋯⋯从大年初一内地上映,在短短不足一月时间内,创造了票房神话,也“造富”了一批制作出品公司...
《哪吒2》“百亿”长城背后的无名“施工队”
十年前中国三维动画刚起步,特效依赖海外团队。而今,《哪吒2》票房超120亿元,其背后138家国内动画公司参与制作,中国动画产业链已能支持超高难度动画电影。该片耗时五年,制作难度是《哪吒1》的四五倍,导演饺子坚持品质,扩人手、邀国内优秀动画团队合作,最终打造出一场144分钟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