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从“老工业基地”到“陆海联运枢纽”——看成都青白江如何实现城市成功转型升级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6-11 00:27

    ▲成都国际铁路港 白桂斌/摄

    在上世纪90年代,提到成都市青白江区,也许首先映入人们脑海里的,是化工能源这类传统工业。从“一五”时期开始,青白江因传统工业而兴,是全成都首个财政收入过亿元的区县。

    然而,随着生态环境和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要求青白江改变以传统工业为代表的“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老工业强区,亟待寻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

    近年来,青白江依托国际铁路港建设,融入国家大开放的格局,走出了一条港城融合发展,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的新发展道路,连续十年获评“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十强”,连续七年位列“中国市辖区综合实力百强区”。去年,青白江首次跻身“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获评“2018中国营商环境质量十佳县(市、区)”。

    这个传统的工业重镇,在历经转型升级阵痛后,是怎样进行的突围与转型,成为了国内外众多企业的投资佳地?

    “以港突围”:从传统发展模式到新发展理念

    在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后,成都在国内率先提出,在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下进行城市规划建设。作为成都传统工业区,青白江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城市“蝶变”的突破口在哪里?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来越大,青白江区结合成都重塑经济地理的要求,看到了国际铁路港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青白江区发改局党组副书记、调研员宁友明介绍,青白江正是发挥自身的港口优势,把铁路港作为深化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发展港口经济,融入到国家大开放的格局之中。

    “从区位优势来看,成都是距离欧洲最近的国家中心城市,货物集散能力又非常强,”在青白江投资促进和经济合作局党组成员刘颖看来,成都产业门类丰富,产业生态圈多元化,这就为拥有国际铁路港的青白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于是,青白江明确了“陆海联运枢纽、国际化青白江”发展定位和“港口立城、产业兴城、品质优城”发展战略,构建“一港三城六个特色小镇”空间发展格局。依托中欧班列(成都),走出了一条以通道带贸易、以贸易聚产业的发展道路。

    6年来,中欧班列(成都)从2013年的31列到2018年底的1591列,运行频次不断加密,日开行量最多可达8列,打造了7条国际铁路通道和5条国际铁海联运通道,已连接境外25个城市、国内沿海沿边14个城市。

    贸易通道的畅通,对外连接节点的增加,也对口岸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月8日,海关总署公布新增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名单,成都铁路场站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名列其中。这意味着,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境粮食指定监管场地具备进口粮食的条件和资质,将正式投入运营。

    “粮食口岸”的到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粮食企业的入驻。在成都克明面业有限公司的牟芮良看来,粮食口岸是吸引他所在公司到青白江落户的一项重要原因。“当然,便利的交通以及地理环境优势,也是我们选择青白江时十分看重的。”

    “我们有最好的通道,有欧洲产业城等推动产业发展载体,通道让我们更多的货物贸易到达欧洲,在货物贸易过程中,我们能够把服务贸易做起来,进而使青白江成为发展外向型适欧适铁的产业聚集地。”青白江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负责人如是说。

    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依托国际铁路港的建设和中欧班列(成都)的稳定运行,使得青白江突破了传统的城市边界。产品卖到哪里、企业投资到哪里,哪里就成为了青白江的“城市边界”。

    “以城转型”:从低成本要素驱动转向创新生态驱动

    对于一座城市来说,践行新发展理念,实现城市转型与要素集聚,离不开创新和生态。近年来,成都将创新和生态寄托在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培育上,而其承载物就是产业功能区和产业生态圈。

    当成都的发展突破了圈层思维、盆地约束、区划局限以及原本的西部定位,青白江也跳出了原有老城区空间束缚,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毗河南北城乡二元结构。如今,在毗河以南清泉镇、福洪镇新规划建设欧洲产业城,作为产业资本集聚的一个重要承载地。

    据了解,欧洲产业城坚持“人产城融合”理念,坚持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等同步规划建设,加快建设5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和“三纵三横”道路及六大配套工程,不断提升欧洲产业城承载能力,着力将欧洲产业城建设成“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现代化产业新城。

    “欧洲产业城是成都国际铁路港的重要产业支撑,为青白江“腾笼换鸟”实现整体转型升级积蓄发展动能。”据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建设之初,欧洲产业城始终坚持“人城产”逻辑,关注人力资源需求和人居的“品质”,注重创新生态打造。

    “为了增加园区内的高端配套设施,我们招引了多项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比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蓉欧智库的总部大楼,并在标准化厂房区域内建设生活中心和邻里休闲配套中心,满足园区内衣食住行、休闲娱乐等活动的需求。”欧洲产业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

    “以产升级”:从老工业到新兴工业体系

    依托成都国际铁路港这一开放窗口,以及欧洲产业城、智慧产业城等产业发展载体,青白江在域内开启了新的产业布局。

    “国际铁路港以及欧洲产业城,让我们在物流、先进制造业以及智能制造等产业板块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刘颖说,“我们依托港口来开展出口加工贸易,瞄准先进材料、智能装备两大主导产业,构建以先进材料和智能制造装备等新兴产业为核心的新型工业体系。”

    据成都国际铁路港管委会对外联络部部长曾怡介绍,通道建设六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适铁适欧”产业和高端外向型产业在这里聚集。“今年1~5月份,在成都国际铁路港园区内新增注册企业超过4000家,注册资本超过50亿元。大家看到了国际铁路港带来的发展机遇,都想来一起分享这个机遇带来的红利。”

    为了站在国际视野高标准规划产业布局,智慧产业城则邀请了仲量联行绘制未来的产业规划发展蓝图。“我们在国际化中央商务区这个大的产业定位下,梳理出五大主导产业,包括数字经济、总部办公、商务会展、文旅创意和科技研发。”成都青白江区智慧产业城管委会规划建设部部长赖孝坤介绍道。

    在产业规划的指引下,适合产业城发展的新项目开始进驻。2019年,厦钨钨钼新材料先进制造(出口)基地、数字化焊割装备(出口)制造西南基地等6个重大产业化项目落户青白江,涵盖了智能制造、大数据、先进材料、适欧适铁等方面,总投资额近百亿元。

    “我们还引进了西南云计算中心和成都先进金属材料研究院,让产、学、研能够在我们这里融合发展,实现科技研发到成果的转化。”赖孝坤说。

    在青白江2019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远洋资本投资一位负责人介绍,未来他们将面向全球吸引大数据行业创新企业入驻青白江并开展业务。“此次远洋资本携手青白江打造大数据生态产业园,是基于青白江能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同时,公司更看好这里正在申报建设蓉欧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优质的营商环境。”

    据刘颖介绍,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青白江实现了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管家式服务。“以往,企业洽谈投资时所接触的招商人员,在企业签约后就不会再管企业了,这就让单个项目从接触到落地,再到后续的服务,整个链条断开了。”刘颖进一步解释,“我们改变了这一做法,一开始就让园区管委会和乡镇投资中心的人员参与进来,全程提供服务,用这种管家式的招商服务,联通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梁宏亮/文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全国首创 成都城市机会清单的幕后考量

    下一篇

    看见未来 新科技赋能新金融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