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2018财年三大指标均下滑 高鑫零售市值9个月蒸发超400亿港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19-03-25 16:25

    2018财年,除了现金流仍然强劲之外,高鑫零售的营收、同店销售、净利等数据均在下滑。而在此期间,一些同行的营收正在突飞猛进。

    每经记者 贾丽娟    每经编辑 陈俊杰    

    高鑫零售(06808,HK)是中国零售业中一个标杆性的存在。公司旗下的超市品牌大润发及欧尚知名度高,长期以来销售额傲视群雄,市场占有率超过8%,为行业第一。

    但在2018年,虽然仍为行业老大,高鑫零售与身后追赶者的距离却越来越近了。2018财年业绩发布后,公司股价跌势更是明显,对此,市场的分歧也越来越大。 

    机构分歧严重:有人喊“增持”有人称“沽售”

    2019年3月初,高鑫零售发布了2018财年的业绩。根据公告,公司年度总销售营收1013.1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1%;股东应占溢利25.88亿元,同比下降7.3%。

    这个业绩看上去并不理想,公告一出,高鑫零售股价应声下跌,当日收跌7.94%。

    高鑫零售股价走入下降通道,是从2018年6月开始的。当时公司股价最高站上11.52港元/股,但其后开始下台阶,到了2018年业绩发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3月4日),股价已经跌到7.3港元/股。截至3月25日收盘,公司股价报7.19港元/股,从高点至今跌幅已经达到36%。9个月的时间,公司总市值从最高的1099亿港元,下滑至3月25日收盘的686亿港元,蒸发了超过400亿港元。

    然而,面对高鑫零售的财务数据和股价表现,国际大行对公司的评价却产生了分歧。

    摩根大通认为,公司下半年收入疲弱致全年业绩表现逊预期,去年下半年高鑫零售毛利按年仅增长1%,低于上半年3%之增幅,并低于该行预期4%。但摩根大通认为,股价已反映相关负面因素,对公司未来一年的投资感到乐观,维持“增持”投资评级,目标价由原来的11港元下调至9.5港元,并指估值尚未反映新零售业务。

    但里昂给了高鑫零售“沽售”评级,且再次下调目标价,从原来的5.2港元调至5.1港元。里昂认为,公司2018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的表现,标志着旗下淘鲜达业务的同店销售增长故事告终。

    回望2017年11月,阿里巴巴集团、Auchan Retail S.A.(欧尚零售)、润泰集团宣布达成新零售战略合作。根据战略协议,阿里巴巴集团将以6.5港元/股的价格,投入约224亿港元(约28.8亿美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查阅港交所信息发现,自从阿里巴巴入股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高鑫零售的持股5%以上股东没有发生变化。也就是说,截至目前,高鑫零售的股东结构仍然为:欧尚零售持股51%(阿里巴巴持有其19.9%的股权),阿里巴巴持股26%,其余为公众股东。

    营业额6年来首降,竞争者正加速

    来看看零售业较为重要的几大指标。一是营收。2018年,高鑫零售总销售营收(包括代销销售及租金收入)1013.15亿元,同比下降1%。这是近6年以来,高鑫零售营业额首次出现下降。2013年至2017年,高鑫零售的营业额从861.95亿元稳步提升至1023.2亿元,每一年都有增长。

    销售货品的收入,主要源自大卖场及电子商务平台,这部分收入在2018年为955.51亿元,同比下降3.3%;租金收入则为38.08亿元,同比上升7.4%。公司称,来自销售货品的收入,受到与苏宁易购在家电销售方面的约定所影响。从2018年8月起,公司的家电部门由苏宁经营,相关销售收入并未全额体现在财报中。

    二是同店销售。2018年,公司同店销售下跌1.72%,跌幅较2017年的0.26%有所扩大。公司称,零售行业在2018年变得更加多元化,竞争相当激烈。

    三是净利润。2018财年股东应占溢利25.88亿元,同比下降7.3%。在这个数字背后,是经营溢利降幅6.5%。公司称,毛利率从2017年的4.4%下降至2018年的4.2%,原因主要为,除了发展实体门店外,公司的淘鲜达项目额外带来了人事成本、新设备折旧及其他营运成本。公司表示所有门店已经在2018年底纳入淘鲜达项目,并在下个财务期间开始贡献收入。

    四是现金流。2018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为64.17亿元,较2017年的69.9亿元减少8.2%。与此同时,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从2017年的103.62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34.69亿元。

    也就是说,除了现金流仍然强劲之外,公司的营收、同店销售、净利等数据均在下滑。而在此期间,一些同行的营收正在突飞猛进。

    比如永辉超市(601933,SH),2015年~2017年的营收分别为421.45亿元、492.32亿元、585.91亿元,增长迅猛,在2018年上半年,还取得了同比21.47%的增长。同店销售也在增长,2017年永辉的同店销售平均增长2.2%,2018年上半年为3.3%。

    “就大势来讲,整个大卖场这样的一个通路,在过去5年,客流一直是有所下降的,客单价也有损失,大卖场可能过了它的黄金10年或20年。”凯度消费者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虞坚这样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

    封面图片来源:摄图网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线下商超转型路漫漫 “新零售”带来行业洗牌?

    下一篇

    实探大润发卖场:数字化转型成效初显 新零售改造致成本上升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