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

    我国市场主体破亿户 将再减审批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

    每日经济新闻 2018-03-18 23:37

    3月16日,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大厅现场为我国第1亿户市场主体颁发了营业执照,这也标志着我国市场主体已正式进入“亿户时代”。张茅表示,2018年上半年要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下半年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

    每经编辑 周程程    

    每经记者 周程程 每经编辑 毕陆名 

    1亿户——寻常人眼中一个天文数字,一个难以企及的“小目标”,却在3月16日这一天获得历史性的突破——当天,国家工商总局局长张茅在北京市工商局注册大厅现场为我国第1亿户市场主体颁发了营业执照!

    而在3月17日召开的国家工商总局市场监管专家委员会座谈会上,张茅披露,我国市场主体在5年来增加了70%以上。这一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商事制度改革的大力推进,目前我国企业开办时间缩短1/3以上。

    这样的成效也获得与会专家纷纷“点赞”。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扩大成效,专家们也直击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其中,“证照分离”改革成为被热议的话题之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表示,“证照分离”改革和行政许可制度的改革现在取得了进展,但准入不准营问题还没解决。“办照很快,后续办证很慢,没有许可证开不了业,这是实践中的问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需进一步放宽准入范围

    对于商事制度改革带来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的成效,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周其仁表示,商事制度改革的诸多环节中,5年来最显著的成效就在工商总局所大力推进的商事制度改革工作上,其中注册登记的便利化是明显的进步。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日均诞生企业1.66万户,而2013年这一数据仅为6900家。

    在为企业准入门槛放宽“点赞”的同时,周其仁也指出目前有些领域企业想要进入,却面临一些问题。

    周其仁举例说,中国人均收入比美国低,但是设立在美国的制造业企业电价却比中国低,折合人民币一度电只要1毛、1毛5。实际上,电价的问题可以解决,其中一个办法就是采用分布式发电,不需要上网就能送电,很容易形成市场。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就会发现,如果想要建一些比较靠近用户的分布式发电的小电厂,手续非常麻烦,这对中国电力改革进程也造成影响。

    周其仁认为,准入的领域、范围还要扩大,要超出传统工商管理的范围,要向很多其他传统不归工商局管理的范围扩大,进一步提高生产力。

    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难题

    聚焦到商事制度改革本身,周其仁表示,要解决“准入不准营”、“准入很难营”的问题,任务仍然很重。

    而这也涉及“证照分离”改革的范畴。“证照”是企业进入市场的两把“钥匙”。所谓“照”,是指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而“证”,则是指相关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经营许可证。

    王一鸣表示,“证照分离”改革已取得了进展,办照方便了,但是想要营业还有些问题要解决。

    王一鸣举例说,在地方调研时发现,营业执照立等可取。但是后续办证却很慢,没有相关许可证还是开不了业,比如办餐馆,没有卫生许可证,还是无法营业。

    这一问题也已被国家工商总局重视。在近期的全国工商和市场监管工作会议上,张茅在对2018年改革工作部署时强调,将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

    “2018年上半年,要加快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及时总结改革成效。下半年,全面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推动‘照后减证’,大幅减少行政审批,着力解决‘准入不准营’问题。”张茅说。

    全国政协委员、工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近日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证照分离”的实质是减少审批。原来办理营业执照后,后续还有一些许可事项,而“证照分离”改革则是对这些审批进行全面清理。该取消审批的就取消;该改为备案的就取消审批,改为备案;对于暂时不能取消审批,但通过事中事后监管能够纠正不符合审批条件的行为,并且不会产生严重后果的行政许可事项,就实行告知承诺制。除这三种情况下,剩下的该审批就审批。

    形成多部门监管合作机制

    在北京大学竞争法研究中心主任肖江平看来,工商、食药、质检三个市场监管部门合并后,组建的市场大监管部门,将更利于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利于推进行政许可事项的清理。他同时表示,大监管也是有限的大监管,还有一些部委也拥有市场监管职能。建议成立市场监管负面清单改革部际联席会议,使综合性的市场监管总局和有关监管部门共同逐一整理出有关许可证的清单。

    肖江平说,可以让市场监管总局先从内部入手,先厘清食品、药品、广告、特种设备等方面的许可。再进一步和金融市场、能源市场、建筑市场、房地产市场、新闻出版市场等所有市场主管部门逐一明确营业许可证清单。

    除上述准入不准营的问题外,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还注意到,有企业拿到营业执照后,没有办应该办的许可证就营业的情况。

    刘俊海表示,私募资本管理公司应当在工商局领营业执照之后去中国证券基金会协会办理主体登记产品备案手续,但有的公司领到工商局执照以后没有办理登记,非法地找老百姓做有限合伙人,购买其产品。

    这也将带来监管上的问题。刘俊海表示,营业执照上确实写的是该公司是资本管理公司,从事资本相关的管理业务,可以以普通合伙人的身份。但一旦出问题了,很难说清是哪个相关部门的责任。证券监管部门认为自己没有发行政许可,所以没责任。协会认为自己没登记,所以没责任。而工商部门认为企业应当去办理行政许可,也觉得自己没责任。

    对于这种局面的产生,刘俊海认为,问题就出在信息在不同部门间出现一定程度断档,应当解决这样的盲区。

    刘俊海建议说,应当建立一个24小时全天360度全方位、跨市场、跨地域、跨部门、跨产业信息共享、快捷高效、无缝对接、有机衔接的监管合作机制。

    在刘俊海看来,三个部门合并成为市场监管总局,有利于聚集监管合力,更好发挥监管作用。同时,还应和银保会、证监会、央行等共同合作,发挥更大作用。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

    上一篇

    抗癌药来那度胺开启双产品竞争 百济神州接手半年获批一线适应症

    下一篇

    《花千骨》制片人唐丽君:市场回归“演技派” 天价片播出后不受追捧自然会消失



    分享成功
    每日经济新闻客户端
    一款点开就不想离开的财经APP 免费下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