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 第二期北大央企论坛如期开幕。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央企在国际舞台上如何立足?对此,曾于1997~2003年担任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的何伟文建议,央企既要创新也要在当地实现本土化。
每经编辑 冯彪
每经记者 冯彪
我国的中央企业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10月18日, 第二期北大央企论坛如期开幕。中国与全球化智库副主任何伟文,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等围绕“走向世界的央企软实力”为央企走向世界献策。
吴思科表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世界工业体系最为健全、制造能力最强的国家之一,拥有大量优势产业和优质产能。
当前,“一带一路”战略正成为央企走向世界的重要平台和通道。在吴思科看来,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两大领域,二者相互促进、相互依托,也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业合作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中国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向国际市场输出的是优势产能、先进产能、绿色产能。这既符合世界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也有利于有关国家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带来的新契机。”吴思科说。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央企在国际舞台上如何立足?对此,曾于1997~2003年担任驻旧金山、纽约总领馆经济商务参赞的何伟文建议,央企既要创新也要在当地实现本土化。
何伟文以海尔的案例解释说:“海尔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美国,当时与犹太人合资。后来在美国逐渐实现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三位一体。研发在洛杉矶,生产在南卡州,销售在纽约。由于海尔在南卡州提供了大量就业,当地一条街道被命名为海尔大道。”
在何伟文看来,像海尔这样走向世界的企业已经在当地实现了本土化。中国企业在美国实现本土化也能追踪到科技前沿,在融资等方面也更有优势。
1本文为《每日经济新闻》原创作品。
2 未经《每日经济新闻》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但不限于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等,违者必究。